西方文學·具體詩
一種古老的詩歌——圖案詩歌的新名稱。圖案詩是一種將詩以一定的圖形印在書頁上的試驗。從公元前3世紀的古希臘,一直到文藝復興和17世紀,這種圖案詩曾相當流行。馬拉美的《一擲骰子》和阿波利納爾的《圖畫詩》是現代具體詩較杰出的例子。具體詩的美學原則是寫作不應采取累加的、推理的和線性排列的方式,而應當采取“整體”的方法。在具體詩中,單詞既會有同時存在的多重意義,又是具有物質性和空間感的實體。這些單詞按視覺觀感的方式排列組合,把印刷符號與語義內容結合起來,表現出語言的所有潛在意義,完全打破了寫作的邏輯順序,產生出一種介乎詩與畫之間的東西。當具體詩對形式的追求達到極端時,它或者反映詩的語義內容,如阿波利納爾的《下雨了》一詩的字母印成雨水從書頁上流下來的樣子,或者成為詩的語義內容的一部分。具體詩正成為一種世界性的思潮,自1953年瑞士詩人E·龔仁格爾開始,這種詩的具體實踐雖差異很大,但共同的特點是大大壓縮了語言,打字或印刷的方式使詩從整體看象一物體,迫使讀者加以注意。具體詩作為一種詩歌創(chuàng)作方式,表現了語義的同時多義性,盡管它還有待于創(chuàng)作出眾所公認的杰作,但已向我們展示出詩歌發(fā)展的新類型。各種不同語言的具體詩集有:E·威廉斯編的 《具體詩選》 (1967)、M·E·索爾特編的《具體詩: 世界一覽》(1968) 等。
上一篇:西方文學·格林
下一篇:西方文學·洛爾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