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歷史進步產生重大作用的事件·周朝的建立
周族從始祖后稷起,經過十六代王到先公、古公、亶父時,因受戎狄之逼,由豳遷往岐山下的周原,并革除戎、狄習俗,營建城郭、宗廟、宮室,開墾荒地,發(fā)展農業(yè),周族逐漸強盛。古公、亶父之后,季歷繼承君位。他對內繼續(xù)古公時實行的發(fā)展農業(yè)的政策,對外爭取團結各氏族部落,又與商貴族任氏通婚,積極吸收商文化,加強政治聯(lián)系。在商王朝的支持下,對周圍戎狄部落大動干戈,不斷擴充軍事實力,周族勢力又有了發(fā)展。周族日趨強盛,引起了商王朝的恐懼,以致文丁借故將季歷殺死,季歷的兒子姬昌繼承了王位,是為文王(約公元前11世紀)。
文王即位后,禮賢下士,一方面繼承后稷、公劉的治理方針,即發(fā)展農業(yè);一方面按照古公、亶父、季歷的辦法,努力把周國治理強大。當時,姬昌、九侯(或作鬼侯)、鄂侯并任商朝三公。商王紂殺九侯、鄂侯,昌不滿。商王朝的大臣崇侯虎又把周人聚集人力、物力準備反商的情況報告了商紂王。商紂王就把文王囚于羑里(今河南湯陰北)。得釋后,昌向商獻洛西之地,請除炮烙之刑,商王應允,且封文王為“西伯”,即西方諸侯之長。而當時,商朝內部矛盾加劇,政事日非,諸侯日漸歸附于周。西伯昌曾使虞(在今山西平陸北)、芮(在今陜西大荔南)兩國爭訟和解,提高了威望。他在位時曾多次用兵,先伐大戎獲勝,繼因密須(在今甘肅靈臺西南)侵犯阮(今甘肅涇川東南)、共(今甘肅涇川北一帶),出兵滅密須,使周的西北方得到了鞏固。隨后又向東發(fā)展,戰(zhàn)勝黎國,引起商賢臣祖伊的恐慌,告紂,但紂未加警惕。不久,周又伐邘(在今河南沁陽西北),逼近商王畿邊境。最后,攻克崇國(在今陜西長安西北),并在其地修建新都豐。西伯昌自岐邑遷都于豐,相傳在位50年。西伯昌晚年,周的勢力已非常強盛,所謂“三分天下有其二”,但他終身沒有稱王。其子武王伐紂后,始追稱他為文王。實際上,文王已為日后滅商建國準備了條件。
文王死后,太子發(fā)即位,將周都從豐遷到鎬,即宗周(今陜西長安西北)。即位第二年,武王觀兵于盟津(今河南孟縣西南孟津)。傳有八方諸侯不期而會,要求伐紂,但武王認為時機尚未成熟,還師歸周。隨后紂王繼續(xù)淫亂,大臣微子勸諫無效,被迫出走;比干強諫,被慘殺;箕子已被囚為奴。商朝統(tǒng)治分崩離析。武王即位第九年,便在太公望(姜尚)、周公旦、召公奭、畢公高等人輔佐下,開始伐紂。武王聯(lián)合庸、蜀、羌、髳、微、盧、彭、濮等西方和西南方部落,渡過盟津,與諸侯相會,并作《太誓》,譴責紂的罪惡。甲子日凌晨,周師與諸侯兵陳師于商郊牧野(今河南淇縣南),又作《牧誓》,號召決戰(zhàn)。商紂發(fā)兵抵抗,進行會戰(zhàn)。太公率兵擊潰商軍,且商軍又紛紛倒戈叛紂。商紂見大勢已去,就登上鹿臺自焚。周武王率軍進入朝歌,商朝滅亡。武王滅商后,建立了周朝。歷史繼續(xù)向前發(fā)展。
上一篇:古代典籍·周易
下一篇:對歷史進步產生重大作用的事件·商湯滅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