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士像圖
南宋·賈師古作
紙本水墨
縱四二.二厘米
橫二九.八厘米
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南宋畫家對中國繪畫的發展,有著巨大的貢獻,它不僅貢獻了精微細膩畫法的極致,也貢獻了創造性的闊筆水墨;前者以花鳥畫為代表,后者以山水畫為代表。而南宋的人物畫,則完全適應這兩種不同的風格,它細可以工致到面面俱到、無微不至,粗能夠闊略空明、筆簡意賅。賈師古的《大士像圖》,是南宋人物畫粗放率意一路的典范。
賈師古是南宋紹興畫院中的畫家,擅長人物。建炎、紹興時期出現的一些嶄新的畫法,如山水畫皴法的簡括粗闊、酣暢淋漓的水墨風情、一角半邊的構圖等等,在賈師古身上已得到體現,并不斷在深入探尋這種新興畫法。賈師古的《大士像圖》,一展卷,濃烈的南宋情調便撲面而來。觀音大士雙手持瓶,坐于石間,那石畫得石體堅硬似鐵,石面如斧劈刀鑿般,見角見棱,質感可辨,其筆法的簡練、筆力的厚重,令人叫絕。畫家的概括能力和寫實水平,已臻化境。同樣令人叫絕的是作為主角的大士形象的描寫。它有三個顯著的特點。第一是開相的特點,其面相圓潤方正,面額寬敞,眉宇開闊,慈目善鼻,玉項朱唇,一派菩薩相。這是畫家在充分理解人性的基礎上塑造的理想中的救世主形象,它具有中原人的特征,又因略卷微曲的長發而點明了來自西方的淵源。第二是體態的特點。大士一手依石,身體微微向左傾斜,但重心卻端坐于石上。這一小幅度的傾斜,構成了悠然自得,閑適灑脫,一切隨意,又一切均在掌握之中的無所為而無所不為的情境,這是在端莊中透露出它的微妙動態。畫家運用了體態的造型,描寫出了大士的典型形象,描寫出了瞬息之間的大士心態和只有觀音大士才具備的意趣、意境。開相、體態,是觀音大士形象的一個整體,畫家關注的是形象,而形象之中所闡發的是宗教之義?是人性人情?都可由觀者自認。第三是描寫手段。整個大士像的描寫手段,應當說是白描,也即全用線條來表現。雖說大士著大袖寬袍,卻如“曹衣出水”般地貼身,而衣褶線條,則是“吳帶當風”般地舒展,筆跡的起伏跌宕,有頓有挫,又正顯示著“莼菜條”似的線性魅力。不過,它稍稍地收斂了飄逸,將勁遒爽利作為主旨,完全是南宋的吳生風范。臉部的洗練,衣褶的簡潔,又一覽無遺地亮出南宋線描的最高水準。這尊觀音大士像,主題明確、主角突出,形象與觀眾十分貼近,是南宋構圖刪繁就簡、強調近景的特點,因此,我們可以從這幅《大士像圖》中,讀到許多南宋繪畫的音息,從中可以了解南宋繪畫的大概。
大士像圖
賈師古在南宋繪畫中,應是個重要的人物,他承上啟下,對南宋繪畫的成熟功莫大焉。可惜留傳下來的作品極少,但我們通過這幅《大士像圖》能一斑窺全豹地看出他的創作活力。賈師古的學生梁楷,在南宋繪畫中有著驚天動地的壯舉,師生之間的因果關系,讀者可明辨。
上一篇:《巖關古寺圖》原圖影印與賞析
下一篇:《四季牧牛圖》原圖影印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