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相成《盤空出險語》原文|注釋|賞析|匯評
【依據】
盤空出險語。(沈德潛《唐詩別裁》卷四)
【詩例】
游終南山
孟郊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晝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險心亦平。
長風驅松柏,聲拂萬壑清。
即此悔讀書,朝朝近浮名。
【解析】
孟郊詩以開篇奇崛、出語尖新著稱,韓愈《薦士》詩評曰:“橫空盤硬語,妥帖力排奡。”《游終南山》的開篇便很有氣勢,“南山塞天地, 日月石上生”,便極力狀寫山之大,山之高,令游者頓生景慕之心,這是游歷者初見終南山時的第一印象。接下去兩句是寫游者爬高竄低時的見聞,因峰高,日落后猶能有片時可視物;又因谷深,即使白天也陰晦難以辨物。在“高峰”句下,原有自注“太白峰西,黃昏后見余日。”至于“深谷”的不見天日,乃人所共知,不妨想想酈道元《水經注》關于三峽的狀寫“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山中”、“路險”二句,寫游者的心境,意謂山野之民樸直真率,令行人心安。“長風”、“聲拂”二句寫山中行路的所見所聞,一片清寂肅颯,令人心曠神怡。最后二句,慨嘆自己未能歸隱山居,實在遺憾。全詩緊扣“游”字下筆,可謂切題。所寫無非是游終南山的感受,歷歷如繪,頗為真切。
全詩最有表現力的兩句,就是開頭兩句,令人驚心動魄,以“盤空出險語”評之,殊為精當。作者另一首詩《濟源春》開首二句是“太行橫偃脊,百里芳崔巍。”也同樣有氣魄,景象雄偉。作者其余作品,雖無這樣大的氣勢,開篇也往往精警奇崛,令人震悚,給讀者留下強烈的第一印象。如《歸信吟》云:“淚墨灑為書,將寄萬里親。”《山老吟》云:“不行山下地,惟種山上田。”《游子吟》云:“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怨別》云:“一別一回老,志士白發早。”《商州客舍》云:“商山風雪壯,游子衣裳單。”《登華巖寺樓望終南山贈林校書兄弟》云: “地脊亞為崖,聳出冥冥中。”《石淙》其四云:“朔水刀劍利,秋石瓊瑤鮮。”《題從叔述靈巖山壁》云:“換卻世上心,獨起山中情。”諸如此類,不勝枚舉。韓愈評其作“橫空盤硬語”,實為知心之言,沈評顯繼承韓評。
對開篇的講究,不始自孟郊。東漢末年,五言詩成熟,許多作品開篇精警奇崛,如《古詩十九首》之“西北有高樓,上與浮云齊”;“冉冉孤生竹,結根泰山阿”等。魏晉時期,五言詩進一步成熟,開篇奇崛的作品更多。孟郊的詩,直接繼承了五言詩的優良傳統,其作品不僅五言為多,成就也頗高,其同代人李翱推薦孟郊時云:“郊為五言詩,自前漢李都尉蘇屬國及建安諸子,南朝二謝,郊能兼其體而有之。”李觀薦孟郊時云:“郊之五言詩,其有高處,在古無上,其有平處,下顧兩謝。”他們都是孟郊的知音,所評自有根據。
孟郊不僅遠承漢末魏晉,當代前賢對他也大有啟迪。如王維、孟浩然便對其詩作有直接影響。王維《終南山》開篇云:“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對《游終南山》的開篇肯定有鑒借作用;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的開篇云:“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其氣勢對《游終南山》的開篇也會有啟示。孟郊詩善開篇,不僅是他刻意追求的結果,也有文化積累的作用。
由于科舉的需要,唐代對詩賦體式的研究很熱門,也很深入,對詩作起結的作用自很重視。詩僧皎然著《詩式》,劈頭就論及“明勢”:“高手述作,如登荊巫,覿三湘鄢郢之盛,縈回盤礴,千變萬態。”并加注云“文體開闔作用之勢。”后人對詩作起結更加重視。宋代姜夔《白石道人詩說》指出詩作應講求結構 “布置”,要 “首尾勻停”,“波瀾開闔。”嚴羽《滄浪詩話》云:“其用工有三: 曰起結,曰句法,曰字眼。”并具體指出:“結句好難得,發句好尤難得。”對開篇的重要予以強調。元代楊載《詩法家數》更提出詩要講“起承轉合”,并特別指出詩的“起”應盡量富于氣勢:“要突兀高遠,如狂風卷浪,勢欲滔天。”《游終南山》可謂體現了這一要求。清人對詩作結構論述得更細,沈德潛《說詩晬語》即詳細辨析了詩作的章法,指出詩“宜高唱而入”,“起手貴突兀”,其賞識《游終南山》的“盤空出險語”,非偶然念及。毛先舒《詩辨坻》云:“詩言情寫景敘事,收攏拓開,點題掉尾,俱是要格。”冒春榮《葚原說詩》論及律詩的起承轉合,對其他詩體也可參用,關于開篇云:“起手須突兀,須峭拔,方得題勢。”孟郊詩的起法,便可謂 “得題勢”者。
上一篇:唐詩藝術技巧·相反相成《結處健舉》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唐詩藝術技巧·相反相成《常語出之警健》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