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xué)研究·樂府詩集
樂府詩總集。一百卷。宋郭茂倩編纂。茂倩(生卒年不詳),字德粲,鄆州須城(今山東東平)人。通音律,善篆隸,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時任河南府法曹參軍。其他事跡不詳。此書所收篇章,上起上古,下迄五代,網(wǎng)羅宏富,搜集樂府詩最稱完備。凡郊廟歌辭十二卷、燕射歌辭三卷、鼓吹曲辭五卷、橫吹曲辭五卷、相和歌辭十八卷、清商曲辭八卷、舞曲歌辭五卷、琴曲歌辭四卷、雜曲歌辭十八卷、近代曲辭四卷、雜歌謠辭七卷、新樂府辭十一卷。共分十二大類。其中自郊廟至雜曲九類,大致為源出漢魏六朝之古樂府。唐吳兢《樂府古題要解》分古樂府為八類,此書中前九類古樂府,多數(shù)與吳書相同,略有增損改易。近代曲為隋唐時代配合燕樂的新樂曲,新樂府為唐人因事立題、不配音樂的案頭之作,與源出漢魏六朝的古樂府有區(qū)別。雜歌謠一類雖不屬樂府,但樂府詩本多源出歌謠,往往有足資印證處,增入一類,亦便于參考。此書分類堪稱全面精當(dāng),后世不少樂府總集之分類,大抵以此書為圭臬。此書編排亦頗得當(dāng)。每題以古辭居前,后來擬作按時代順序居后,可以考見各題樂府歌辭的原始與流變。在著錄歌辭時,編者注意保存古籍中有價值的資料。如相和歌辭中的一部分漢魏篇章,《宋書·樂志》對“解”(樂府詩中的分章)詳加注明,此書悉予保存,有利于讀者對相和歌辭體制的理解。此書十二大類各有敘說。某些大類又分若干小類,各小類亦自有敘說。各曲題有解題。它們對各類別、各曲題歌辭之源流、內(nèi)容、特色等均有詳細(xì)精當(dāng)之論述,引用許多有價值的資料。《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為“征引浩博,援據(jù)精審,宋以來考樂府者,無能出其范圍”,信非過譽(yù)。編者于樂府體制有深入了解,凡所論述,大抵翔實可信,不似明清人樂府選本、注本,多以意妄測,流于穿鑿附會。敘說、解題中征引之古籍,有些后代已失傳(如南朝陳釋智匠的《古今樂錄》),賴此書保存了許多有價值的資料,彌足珍視。總的說來,此書搜羅宏富,分類編排合理,論述考核精審,堪稱研究漢魏迄唐五代樂府詩最重要的總集。此書間也有疏漏處。明梅鼎祚《古樂苑》凡例曾摘其以古詩混入樂府等謬誤若干條,說頗中理,但畢竟是小疵病。此書通行者原有汲古閣刻本、局刻本,《四部叢刊》本均據(jù)汲古閣本重印。建國以后,又有文學(xué)古籍刊行社影印宋本和中華書局標(biāo)校本。又據(jù)宋葛立方《韻語陽秋》卷四,郭茂倩尚編有《雜體詩》一書,惜今已亡佚。雜體詩為文人游戲之作,體例與樂府中的少數(shù)俳諧作品相近,吳兢《樂府古題要解》于書末曾予論述,郭茂倩則別編一書,與《樂府詩集》相輔而行。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xué)研究·中古文學(xué)史論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論著述·二十四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