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相成《反剔見奇》原文|注釋|賞析|匯評
【依據】
能于一物之細,寫出深情,是杜陵筆法。妙在偏以反剔見奇,如當晝不得臥、卻愿恒炎曦等句也。(汪森《韓柳詩選》)
【詩例】
鄭群贈簟
韓愈
蘄州簟竹天下知,鄭君所寶尤瑰奇。
攜來當晝不得臥,一府傳看黃琉璃。
體堅色凈又藏節,盡眼凝滑無瑕疵。
法曹貧賤眾所易,腰腹空大何能為?
自從五月困暑濕,如坐深甑遭蒸炊。
手磨袖拂心語口,慢膚多汗真相宜。
日暮歸來獨惆悵,有賣直欲傾家資。
誰謂故人知我意,卷送八尺含風漪。
呼奴掃地鋪未了,光彩照耀驚童兒。
青蠅側翅蚤虱避,肅肅疑有清飚吹。
倒身甘寢百疾愈,卻愿天日恒炎曦。
明珠青玉不足報,贈子相好無時衰。
【解析】
韓詩闊大,亦不乏深細,其意脈雖承自老杜,然能以奇為尚而別具手眼。這首詩就頗能體現他的這種典型風格。
元和元年(806年)盛夏,在江陵府任法曹參軍的詩人因體胖多汗,正苦于為暑熱所困,忽得故人鄭群(時以殿中侍御史佐裴均江陵)所贈蘄州(今湖北蘄春縣)特產竹簟,不禁喜出望外,遂以亦詼亦諧的筆墨作詩為紀。
詩以詠簟為主,入手在交待其產于名聞遐邇的蘄州的同時,點出“鄭君所寶尤瑰奇”。接著交替刻畫竹簟的外觀形狀和人的主觀感受,其中“黃琉璃”、“體堅色凈”、“凝滑無瑕疵”、“光彩照耀”是直接形容擬狀;“鄭君所寶”、“一府傳看”、“驚童兒”是他人的反應;“呼奴掃地”、“倒身甘寢”、“含風漪”、“清飚吹”、“百疾愈”,又是自己的行動和感覺。而這一切均由“困暑濕”三字滲透連結,寫來筆勢矯縱,絲絲入扣。除了由物我、主賓等多層次、多角度地描寫蘄州竹簟的堅柔質地、光亮色澤和涼爽宜人之外,詩人還以“所寶”、“誰謂”、“不足報”、“無時衰”等詞語,忽前忽后、草繩灰線似地盛稱鄭群以簟相贈、“知我意”的款款深情。與杜甫《石硯》、《桃竹杖引贈章留后》、《又于韋處乞大邑瓷碗》等詠物詩參照,自可見其淵源所自和出藍之色。
尤其耐人尋味的是:詩人對竹簟的稱慕和繪寫,并沒有像前人和一般作品那樣從正面直接說出,而是巧妙地采用了以熱寫涼的反剔手法,從而具有出奇制勝、迥出凡常的客觀效果。全詩目的在稱揚蘄州竹簟的涼爽宜人,卻處處從自己的體胖苦熱下筆:因為暑濕所困,故一見蘄簟,便頓生“攜來當晝不得臥”的遺憾;見而不得,于是更感暑熱難當,乃至坐臥不安,如處身深甑,親遭蒸炊,動輒雨汗,整日神情恍惚,猶如百病纏身。“日暮歸來獨惆悵,有賣直欲傾家資”二句,邀足思簟消暑而不得之意。從篇首見簟思臥反跌出篇中五月以來的苦況,已見筆勢奇縱;后又復剔出得鄭群所贈簟后的莫名欣喜和篇末“卻愿天日恒炎曦”一句,更覺奇兵突出。竹簟之涼爽宜人,即如怕熱多汗、惶惶不可終日如詩人者,也得之而愿天久熱,其況也就不難想見了。試想,詩人如果不用“當晝不得臥”、“卻愿天日恒炎曦”這些反剔之筆,而是直言其涼,僅以鄭群“所寶”、“卷送”,詩人“鋪地”、“倒身”出之,那全詩的意趣和稱揚就要遜色多了。反之,全詩以天熱寫簟涼,詩人因熱而思簟、因簟而愿熱的心態轉換,充分展示出他對蘄簟見而愛之、愛而用之、用而不舍之的三個變化過程,層層推進,真可謂深細有加、奇而不俗。
韓詩奇縱,向為人稱。以此詩觀之,其“奇”多得之反剔。前人謂“冷句中有熱字,熱句中有冷字;情句中有景字,景句中有情字。詩要細筋入骨,必由善用此字得之”(劉熙載《藝概·詩概》),是就句內下字而言;此詩則由熱意而入涼意,又由涼意復歸諸熱意,熱中思涼,涼中愿熱,其涼愈可感知。而天熱簟涼、簟涼情熱,更以涼熱融貫物我、勾通彼此,故在深細之外,尤見“瑰奇”。又曾論詩的四種高妙之處,其中意高妙指“出事意外”,想高妙指“寫出幽微,如清潭見底”(魏慶之《詩人玉屑》)。此詩先以天熱為懼,后以天熱為愿,可謂“出事意外”; 至于“體堅色凈”、“明珠青玉不足報”等,又可謂“寫出幽微,如清潭見底”,其兼二者而出之,足當 “妙”字之評。
作詩行文多類打仗用兵,忌平尚譎。欲擒故縱、欲取先與在實戰中往往能出奇制勝,原因即在于此。后來白居易《賣炭翁》中“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二句,也是用反剔見奇的手法,曲盡人物的矛盾心態,而受到歷代論者的廣泛推重。
上一篇:唐詩藝術技巧·相反相成《常景出奇》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唐詩藝術技巧·相反相成《奇事奇語》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