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相成《以盛襯衰》原文|注釋|賞析|匯評
【依據】
前《蘇臺覽古》,通首言其蕭索,而末一句兜轉其盛。此首從盛時說起,而末句轉入荒涼,此立格之異也。(愛新覺羅·弘歷《唐宋詩醇》)
三句說盛,一句說衰,其格獨創。(沈德潛《唐詩別裁》)
【詩例】
越中覽古
李白
越王勾踐破吳歸,義士還家盡錦衣。
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解析】
以盛襯衰是詩歌中常見的一種藝術手法,可稱之反襯,即把興盛與衰敗兩種情景置于同一詩中,構成比較對照關系,從而突出主旨。李白的《越中覽古》為懷古之作,寫春秋時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打破吳國歸來,戰士著錦,春風得意;宮女如花,布滿宮殿,何其繁盛歡樂,然而結句陡轉,“只今惟有鷓鴣飛”,則是一片荒涼。兩相映襯,突出盛衰無常、人世滄桑的歷史興亡之感慨。《唐宋詩醇》提到的李白的《蘇臺覽古》,與《越中覽古》同一主題,同一藝術機杼,詩云:“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寫春秋時吳王夫差游樂之所姑蘇臺,如今已是舊苑荒臺,只有江月如舊,楊柳青青,也是盛衰相互映襯。
從哲學意義說,兩種性質相異或數量、程度相差懸殊的事物放在一起,便構成對立統一的關系。兩者比較,形成強烈的反差,突出各自的特點。藝術上的反襯就是通過比較襯托,突出了作品所要表現的主題。對此,清人王夫之《姜齋詩話》說: “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王氏引用的是《詩經·小雅·采薇》中的句子,春日美好,青青楊柳搖曳生姿,但士兵卻被迫出征,故更增愁苦;“雨雪霏霏”,本是哀景,但士兵出征歸來不顧雨雪趕路,加倍顯出其心情的愉快。所以,“一倍增其哀樂”便是反襯藝術的特有功能。
以盛襯衰的詩還可舉唐人許渾的七律《驪山》:“聞說先皇醉碧桃,日華浮動郁金袍。風隨玉輦笙歌響,云卷珠簾劍佩高。鳳駕北歸山寂寂,龍輿西幸水滔滔。蛾眉沒后巡游少,瓦落空墻見野蒿?!鼻八木鋵懱菩谖羧蘸廊A享樂之盛況,后四句寫山寂水流、瓦落墻空之衰敗。兩相襯托,有力突出了唐王朝破敗和作者的深沉感慨。另外,以盛襯衰不僅可用來寫國家歷史,也可寫個人身世,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歌女,昔日在長安,“曲罷曾教善才伏,妝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鈿頭云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笨芍^名動京華,何其盛也!但時至今日,“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碧煅臏S落,何其衰也。以盛襯衰,突出了琵琶女的不幸命運。再如歐陽修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今年元夜時,人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币匀ツ暝箷r兩情之旖旎繾綣,反襯今日之失落孤獨,倍增悲苦之情。
以盛襯衰,可以是一首詩的藝術表現方法,也可濃縮于兩句詩中。如杜甫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自京赴奉天縣詠懷五百字》),高適的“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燕歌行》),李紳的“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憫農》),杜荀鶴的“今夜縣宰加朱紱,皆是生靈血染成”(《再經胡城縣》)等,皆成盛衰之間的強烈對比,倍增詩歌的表情力量?;蛘哒f,正是由于這些詩句運用了盛衰反襯之法,才成為后世傳誦不衰的名言警句。這便是反襯的藝術張力。
由于以盛襯衰的藝術手法能產生強烈的藝術效果,因而在其他文學樣式中也經常運用。如古典小說《紅樓夢》寫林黛玉臨死時,只有一二個使女在身邊,而此時賈府正在為寶玉、寶釵舉辦婚禮,鼓樂之聲不時傳來,更襯出黛玉之孤獨凄慘,產生出強烈的悲劇氣氛。魯迅的小說《祝?!放c此異曲同工。祥林嫂在除夕之夜的爆竹聲里,在萬家相聚守歲的喜樂氛圍中,一個人孤零零地在郊外凍餓而死,讀之催人淚下。散文中亦不乏以盛襯衰之例,如蘇軾悼憶表兄文與可之篇《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他先寫過去自己與表兄交往的種種親密情事,如共同切磋畫藝,互相辯難取笑,詩畫的相互贈答,以及文與可才高而不矜持,平易而不從俗的美德,然后突然急轉直下,寫自己偶然翻出文與可相贈的“筼筜谷偃竹”畫卷,往日親厚無間的種種情事涌上心頭,但而今物在人亡,不覺痛哭失聲。生前之樂景與死后之哀情構成強烈的對比襯托,感人肺腑。又如現代作家茅盾的散文《香市》,先寫往昔故鄉香市的種種繁華熱鬧之景,再寫今日香市蕭條冷落的狀況,兩相對比,突出了帝國主義勢力入侵中國農村后,經濟凋敝、農民貧困的主題。
上一篇:唐詩藝術技巧·相反相成《正意反挑》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唐詩藝術技巧·相反相成《以動襯靜》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