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相成《正意反挑》原文|注釋|賞析|匯評
【依據(jù)】
五六,以“殘夜”反挑“早”字,以“舊年”反挑“新”字,名正意反挑法。(黃生《唐詩摘抄》卷一)
【詩例】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解析】
“正意反挑”,是遣詞造句以表情達意的藝術技巧。對某種事物特征或思想情感,不從正面表達,而故意采取從反面表達的方式,稱為“正意反挑”。為了對這種技巧有一感性認識,我們先以王灣《次北固山下》為例做一解釋。
《次北固山下》之“次”字,有“至”或“停宿”之意。據(jù)《河岳英靈集》所選《次北固山下》的異文《江南春》,首聯(lián)為“南國多新意,東行伺早天”。故知《次北固山下》,即至北固山,乃詩人乘舟早行至江蘇鎮(zhèn)江北側的北固山時,眼望江潮漫衍,海日涌生的景象,觸發(fā)羈旅鄉(xiāng)思之情而作。王灣家鄉(xiāng)在河南洛陽,曾東行南國,往來吳楚間,正是背鄉(xiāng)東行的方向。首聯(lián)“客路青山外”,兼有客子路經(jīng)青山 (即北固山)之外與客路茫茫,尚在北固山以外的遠方兩層意思,即點明詩題,又為 “行舟綠水前”預作鋪襯,是舟行北固山下之長江前,而非舟停于長江邊的北固山下。“潮平”以下四句,便是詩人在舟行北固山時,自舟中所望景象: 頷聯(lián)“潮平”、“風正”承“綠水”,早潮上漲,江面漫衍,兩岸為之平闊;西風和順,一舟直駛,船帆為之正懸。詩人正是借“風正一帆懸”之小景傳達出風和波平、大江闊遠的大景氣象,為“客路青山外”做一形象補敘。頸聯(lián)“海日”、“江春”承“行舟”,暗示出“次北固山下”是在歲暮入春,殘夜將曙的特定時刻,更顯出詩人羈旅鄉(xiāng)思之情濃深、摯切。這聯(lián)膾炙人口的名句,歷來為人所激賞。殷璠講:“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詩人以來少有此句。張燕公 (張說) 手題政事堂,每示能文,令為楷式。”(《河岳英靈集》) 明代胡應麟也認為: “ ‘海日’ 一聯(lián),形容景物,妙絕千古。”(《詩藪·內編》)這兩句妙在何處呢?一是寫長江舟行,破曉日出景象壯觀,情理兼?zhèn)洹V劢?jīng)北固東行,則近大海,在殘夜將盡的時刻,初日浮海而生,故稱“海日”。江上飄泊日久,已近歲暮,當冬盡春來之時,稱“春入”,正言不到正月冬盡而已有新年春意了,準確地捕捉到江南氣暖春早的時序特點,是客路異鄉(xiāng)者的真實感受。這樣,既加深了鄉(xiāng)思之情,又從景物、時序的變遷中,生發(fā)了一種令人妙想聯(lián)翩的自然理趣。二是這兩句詩造語新奇,“正意反挑”,顯示出高超的錘煉語言的技巧。一般講日出于晨曦,春入于新年,才是正常的思維對事物常態(tài)之表述,而詩人偏偏不從正面做正常的表述,而是從反面挑出,對事物做非正常的表述:海日生于將盡的殘夜,江春入于未盡的舊年,既抓住了日夜更迭,時序變遷的特定時刻,又顯示了日夜交替,冬春消長的新陳代謝之物理特征,較之一般從正面靜止地敘述事物的常態(tài),這種從反面對事物做非正常表達便具有了動態(tài)性與理趣性。不僅造語新奇動人,而且意蘊深曲,耐人尋味。尾聯(lián)抒情,江上孤帆,鄉(xiāng)書何由而達?唯有盼歸雁早至,可為傳書洛陽家鄉(xiāng)了。然而,時當臘春初交,江南雁歸尚早,則此企盼又是詩人聊自寬慰的一種虛想妄思,令人莞爾!這寫法也頗新穎,運用的是無中生有,憑虛擊實的抒情技巧,(參見“無中生有”條),傳達一片真切的鄉(xiāng)情。據(jù)此簡述,可知“海日”一聯(lián),從造句到意蘊,實為此詩之靈魂,堪稱絕妙傳神之筆。
這種“正意反挑”的藝術技巧,必須切合描寫對象的內在事理與特征,方可自然而不露斧鑿痕跡,不致流于雕章琢句的文字游戲。王灣此詩是運用成功的詩例,其他如楊巨源《贈崔駙馬》詩:“百尺梧桐畫閣齊,簫聲落處翠云低。平陽不惜黃金埒,細雨花驄踏作泥。”黃生評曰:“不言樓高而言翠云低,此反挑法。”李洞《贈唐山人》:“垂須長似發(fā),七十色如黳。醉眼青天小,吟情太華低。千年松繞屋,半夜雨連溪。邛蜀路無限,往來琴獨攜。”黃生評曰:“起語便是一幅唐山人小象。‘三四’二句,其象贊也。‘青天小’,反挑醉眼之大; ‘太華低’,反挑吟情之高。”綜上所述,“正意反挑”技巧的運用,關鍵是一筆雙挽,將主體意象(海日、江春、畫閣、醉眼、吟情)與比襯意象(殘夜、舊年、翠云、青天、太華)二者緊縮于一句之中,構成句中兩種意象的并置或交錯,產生對比或映襯的效果。這種技巧對新詩創(chuàng)作也頗有借鑒價值。
上一篇:唐詩藝術技巧·相反相成《欲抑更揚》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唐詩藝術技巧·相反相成《以盛襯衰》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