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喻托興《喻巧怨深》原文|注釋|賞析|匯評
【依據(jù)】
潮來有信而郎去不歸,喻巧而怨深。古樂府之借物見意者甚多,皆喻曲而有致,此詩其嗣響也。(俞陛云《詩境淺說》續(xù)編)
【詩例】
江南曲
李益
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
【解析】
這里所說的“喻”,不是指一般的比喻,而是指詩人在痛極怨深的時候,突發(fā)奇想,借助事物間在某一方面的相關(guān)性,偶然得來的超乎常情、越乎常理之語。請看樂府《讀曲歌》中的一首詩:“打殺長鳴雞,彈去烏臼鳥。愿得連冥不復(fù)曙,一年都一曉。”詩人孤寂悲苦,思念遠(yuǎn)人,只好用美好的夢境打發(fā)這難熬的歲月。而雄雞晨鳥卻又常常吵醒詩人的美夢!恨深情急,于是詩人便要把天下報曉的雄雞全都?xì)⒌簦养Q叫的鳥兒全都趕跑,讓一夜像一年那樣長。這樣,詩人可以長夢不醒,直睡到故鄉(xiāng)咫尺,親人在側(cè)!這當(dāng)然是“荒唐之想”,然而,“寫怨情卻真切!”(鐘惺《唐詩歸》)這就是“借物見意”,“喻曲而有致”。
李益這首《江南曲》,也正是運用了這種技巧。這是一首怨婦詩。“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寫女主人公嫁給了瞿塘的商人,“商人重利輕別離”,幾乎天天都辜負(fù)了她的期望之情。于是,末兩句突起波瀾,幻出奇想: “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其實,“潮有信”,又安知弄潮兒有信?況且弄潮盛會,往往一年才有一次,弄潮兒志在弄潮,又何能不“朝朝誤妾期”?真是“不知如何落想,得此急切情至語。”(黃叔燦《唐詩箋注》)然而,這種奇想,正表現(xiàn)了飽嘗“不信”之苦的女主人公,對“信”的熱烈追求,因此說它“喻巧怨深”。
李白《搗衣篇》詩云:“明年若更征邊塞,愿作陽臺一片云。”這是寫女子對戍邊丈夫的思念,這也是“情急之想”。北宋詞人張先《一叢花令》詞,寫一位女子飽經(jīng)離別之苦的傷高懷遠(yuǎn)之情,結(jié)尾寫道:“沉恨細(xì)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fēng)。”把桃花杏花隨風(fēng)飄落說成是嫁給了東風(fēng),這種想象已經(jīng)很奇特了;把自己的命運跟桃杏相比,感慨沒有“嫁”得其所,則更是獨出心裁了。這正是“無理而妙”。(賀裳《載酒園詩話》)
這種情急“無理”之喻,也不只限于表現(xiàn)閨怨戀情。陳子昂《宴胡楚真禁所》中有兩句詩:“青蠅一相點,白璧遂成冤。”蒼蠅的一點污跡,竟使白璧蒙冤,豈非絕頂荒唐?然而,兩句詩卻恰到好處地抒發(fā)了詩人對賢佞顛倒的丑惡現(xiàn)實的極度不滿。杜荀鶴《再經(jīng)胡城縣》詩云:“今來縣宰加朱紱,便是生靈血染成。”“血染朱紱”、自然又是“無理”之詞。但是,對于揭露官吏的橫征暴斂,對于表現(xiàn)人民的悲慘境遇,卻是痛快淋漓之筆。
上一篇:唐詩藝術(shù)技巧·擬喻托興《托物比興》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唐詩藝術(shù)技巧·擬喻托興《均用擬喻》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