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宣王禳旱。歷敘其祀天祭神之誠,憂民救災(zāi)之情。詩以“王曰”出之,別具一格,每章結(jié)句與之遙相呼應(yīng)。
倬彼云漢,(一)天上銀河長又長,
昭回于天。(二)光兒旋轉(zhuǎn)在天上。
王曰:於乎!周王說:唉唉!
何辜今之人?(三)現(xiàn)在人有啥罪狀?
天降喪亂,老天把這禍亂降,
饑饉薦臻。(四)饑餓災(zāi)荒連成雙。
靡神不舉,(五)沒有神靈沒祭上,
靡愛斯牲。(六)不敢愛惜這牛羊。
圭璧既卒,(七)玉兒璧兒都用光,
寧莫我聽。(八)你還是不曾聽我講。
旱既大甚,旱災(zāi)這么的嚴重,
蘊隆蟲蟲。(九)暑氣蒸人多郁悶。
不殄禋祀,(十)不停止的祭祀忙,
自郊徂宮。(十一)祭祀在那郊壇上。
上下奠瘞,(十二)祭天祭地、設(shè)酒埋玉,
靡神不宗。(十三)沒有神靈沒敬上。
后稷不克,(十四)后稷不能救災(zāi)荒,
上帝不臨。(十五)上帝不顧人死亡。
耗斁下土,(十六)這樣糟踏下界各地方,
寧丁我躬。(十七)我寧愿把災(zāi)難自承當。
旱既大甚,旱災(zāi)這么的嚴重,
則不可推。(十八)就不能把它來排開。
兢兢業(yè)業(yè),(十九)多恐怖、多危險,
如霆如雷。象霹靂、象雷震。
周余黎民,(二十)周地余下眾百姓,
靡有孑遺。(二十一)哪里有多少余剩。
昊天上帝,老天呀、上帝呀,
則不我遺。(二十二)就不向我來慰問。
胡不相畏?先祖為何不畏懼?
先祖于摧。(二十三)到這兒來救災(zāi)荒。
旱既大甚,旱災(zāi)這么的嚴重,
則不可沮。(二十四)就不能把它來阻擋。
赫赫炎炎,(二十五)旱氣盛、熱氣騰,
云我無所。(二十六)沒處我能去躲藏。
大命近止,(二十七)生命接近了死亡,
靡瞻靡顧。不照顧呀不探望。
群公先正,(二十八)大官們、官長們,
則不我助。難道就不幫我忙。
父母先祖,父親、母親祖先們,
胡寧忍予?(二十九)哪能忍心到這樣?
旱既大甚,旱災(zāi)這么的嚴重,
滌滌山川。(三十)山光光來河不動。
旱魃為虐,(三十一)旱魃他在逞兇暴,
如惔如焚。(三十二)象火燎、象火燒。
我心憚暑,(三十三)我心害怕那暑熱,
憂心如熏。(三十四)心里愁得象火熬。
群公先正,大官們、官長們,
則不我聞。(三十五)就不對我來過問。
昊天上帝,老天呀、上帝呀,
寧俾我遯。(三十六)使我這樣的困頓。
旱既大甚,早災(zāi)這么的嚴重,
黽勉畏去。(三十七)勉力想把災(zāi)荒送。
胡寧瘨我以旱?(三十八)為何害我這樣大旱荒?
憯不知其故。(三十九)不知道原因也沒法講。
祈年孔夙,(四十)早早的想求個大豐年,
方社不莫。不遲的祭土地來祭四方。
昊天上帝,老天呀、上帝呀,
則不我虞。(四十一)就不為我想一想。
敬恭明神,這樣恭敬那神靈,
宜無悔怒。不當恨我怒氣張。
旱既大甚,旱災(zāi)這么的嚴重,
散無友紀。(四十二)大家散亂沒紀綱。
鞫哉庶正,(四十三)窮了呀一些官長,
疚哉冢宰,苦了呀這個大首長,
趣馬師氏,管馬官、侍衛(wèi)長,
膳夫左右,差人們、膳事長,
靡人不周,(四十四)沒人不為救旱忙,
無不能止。(四十五)可是不能止災(zāi)荒。
瞻卬昊天,對這老天來仰望,
云如何里?(四十六)怎么樣啊來收場?
瞻卬昊天,對著老天來仰望,
有嘒其星。(四十七)那些星兒閃閃亮。
大夫君子,官兒們、大人們,
昭假無贏。(四十八)敬天祭祀沒偏向。
大命近止,生命雖然接近死亡,
無棄爾成。(四十九)莫放棄你成功的希望。
何求為我?有啥祈求是為了我?
以戾庶正。(五十)是想安定眾官的心。
瞻卬昊天,對著老天來仰望,
曷惠其寧?(五十一)何時賜我們安寧?
注釋
(一)陳奐:“《棫樸》,《傳》云:‘倬,大也。’”
鄭玄:“云漢,謂天河也。”
(二)鄭玄:“昭,光也。”
毛亨:“回,轉(zhuǎn)也。”
陳奐:“回訓(xùn)轉(zhuǎn),讀如水流轉(zhuǎn)之轉(zhuǎn)。”
(三)鄭玄:“辜,罪也。……何罪與?今時天下之人。”
(四)毛亨:“薦,重。臻,至。”
馬瑞辰:“薦臻,猶今言頻仍也。”
(五)鄭玄:“靡、莫,皆無也。”
陳奐:“不舉,不舉祭也。《王制》:‘山川神祇,有不舉,者為不敬。’鄭注云:舉,猶祭也。”
(六)孔穎達:“神皆用牲祭之,故言靡愛斯牲。遍祈群神,所祭者廣。天地五帝,當用特牲。其余諸神,或用太牢,或用少牢。三牲皆用,故言無所愛于三牲也。”
(七)孔穎達:“禮神之圭器,自有多名,言圭璧為其揔稱。……圭璧少而易竭,故曰既盡。”
(八)戴震:“按寧,乃也,語之轉(zhuǎn)。”
(九)馬瑞辰:“按《說文》有蕰無蘊,云:蕰,積也。蘊即蕰之俗字。……蘊隆謂暑氣郁積而隆盛。蟲蟲,則熱氣熏蒸之狀也。……《爾雅·釋訓(xùn)》:爞爞,熏也。蟲蟲,即爞爞之省。”
朱熹:“蟲蟲,熱氣也。”
(十)陳奐:“殄,絕也。不殄,不絕也。”
(十一)陳奐:“自郊徂宮,自郊宮也。徂,語詞。……祭法,燔柴于泰壇。宮,猶壇也。……奐謂詩因旱而禋祀郊宮,正是雩上帝之事。故篇中言上帝,言昊天,言昊天上帝,皆謂雩祭也。”
(十二)毛亨:“上祭天,下祭地。奠其禮,瘞其物。”
孔穎達:“奠謂置之于地,瘞謂埋之于土。禮與物,皆謂為禮事神之物,酒食牲玉之屬也。”
(十三)毛亨:“宗,尊也。”
嚴粲:“無有神而不尊祀之者。”
(十四)林伯桐:“毛意自當言后稷不能救此旱也。”
(十五)馬瑞辰:“上帝不臨,讀如《左傳》神弗臨也之臨,謂上帝不臨護之也。臨字于韻不協(xié),古臨通作隆。”
(十六)王先謙:“《韓》說曰:‘耗,惡也。’
鄭玄:“斁,敗也。”
(十七)朱熹:“丁,當也。……與其耗斁下土,寧使災(zāi)害當我身也。”
(十八)朱熹:“推,去也。”
(十九)毛亨:“兢兢,恐也。業(yè)業(yè),危也。”
(二十)鄭玄:“黎,眾也。”
(二十一)馬瑞辰:“按《方言》:孑、藎,余也。郭注謂遺余。是孑,亦遺也。孑、遺二字同義。故孟子引其詩而但以靡有遺民釋之。”
(二十二)馬瑞辰:“按遺當讀如問遺之遺。《廣雅·釋詁》:‘問遺也。遺,與也。’與人以物謂之問,亦謂之遺。……與人相恤問亦謂之遺。此詩則不我遺,猶五章則不我聞,聞當讀問。問猶恤問也。”
(二十三)毛亨:“摧,至也。”
胡承珙:“此胡不相畏,與《雨無正》句正同,言先祖見此旱災(zāi),何不相與畏懼而來至乎?”
顧廣譽:“凡我先祖何不相與畏而來至救此大旱邪?”
(二十四)朱熹:“沮,止也。”
(二十五)毛亨:“赫赫,旱氣也。炎炎,熱氣也。”
(二十六)馬瑞辰:“按云為雲(yún)字古文。象回轉(zhuǎn)之形。《正月》詩:‘昏姻孔云。’《傳》:‘云,旋也。’云又通員。員之言圓也、運也。回旋運轉(zhuǎn),有庇蔭之象。……云我無所,猶云蔭我無處耳。”
(二十七)朱熹:“大命近止,死將至也。瞻,仰。顧,望也。”
(二十八)孔穎達:“正者,長也。先世為官之長,又與群公相配,故知是百辟卿士也。”
(二十九)嚴粲:“何其偏忍于我而不見救。”
(三十)嚴粲:“錢氏曰:‘洗也。’山無木,川無水,如滌之然。”
(三十一)毛亨:“魃,旱神也。”
(三十二)毛亨:“惔,燎之也。”
段玉裁:“按《韓詩》作炎為善。《說文》炎,燎也。”
(三十三)鄭玄:“憚,猶畏也。”
(三十四)毛亨:“熏,灼。”
孔穎達:“熏、灼,俱焚炙之義。”
(三十五)陳奐:“《詩述聞》云:聞·猶恤問也。與《葛藟》篇,亦莫我聞同。”
(三十六)馬瑞辰:“按遯、屯古同聲。當讀如屯難之屯。又遯、困亦同聲。《廣雅·釋詁》:‘困,逃也。’遯義為逃,亦為困。……寧、乃聲之轉(zhuǎn)。寧俾我遯,猶云乃使我困也。”
(三十七)孔穎達:“黽勉者,勉力事神,是急于禱請。”
馬瑞辰:“按《廣雅·釋詁》‘畏,惡也。’畏去,謂苦此旱而惡去之也。”
(三十八)朱熹:“瘨,病。”
嚴粲:“天何偏病我以旱乎?”
(三十九)朱熹:“憯,曾也。”
嚴粲:“不知其何故而致此也。”
(四十)鄭玄:“我祈豐年甚早,祭四方與社又不晚。”
胡承珙:“此本述平時恭敬明神之事。方即謂四時方祭,社即兼
春祈秋報,通一歲之祀事,及時舉行,未嘗晚矣。”
(四十一)鄭玄:“虞,度也。……天曾不度知我心肅事明神如是,明神宜不恨怒于我。”
(四十二)馬瑞辰:“按《白虎通》:友者,有也。《釋名》:友,有也,相保有也。……此詩友即有之假借。散無友紀,謂群臣散無有紀也。”
(四十三)范處義《詩補傳》:“鞫,窮也。庶官之長曰正,則既窮而無所措矣。疚,病也。冢宰之率其屬,則既病而不能興矣。下至趣馬之掌馬政者,師氏之掌失得者,膳夫之供飲食者,左右之與使令者。”
(四十四)毛亨:“周,救也。”
孔穎達:“無有一人而不賙救其百姓困急者。”
(四十五)馬瑞辰:“無當讀如何有何亡之亡,有謂富,亡謂貧也。無不能止,言雖賙之,而其乏無不能救止也。止即救也。”
(四十六)王夫之:“按《考工記》:里為式。注里讀為已。已,止也。云如何止者,不知旱既太甚之后,作何究竟也。即下文大命近止之深憂也。”
(四十七)朱熹:“嘒,明貌。”
(四十八)朱熹:“昭,明。假,至也。”
馬瑞辰:“詩蓋勉群臣敬恭祀典之意,言誠能昭假于天,其感應(yīng)之理,必未有贏差者。《廣雅》:爽贏并訓(xùn)為過,過即過差。無贏猶言無爽。無爽,猶言無差忒耳。”
(四十九)嚴粲:“然未得雨,則死亡將近,不可遂已,而棄其前勞。”
(五十)陳奐:“戾,定也。……言我今求雨,何獨為我躬?亦欲以定庶正救災(zāi)之成功而已。”
(五十一)陳奐:“惠,愛也。寧,安也。……天何不愛而安之?”
注音
倬zhuo卓於wu烏臻zhen貞牲sheng生蘊yun運禋yin因瘞yi異斁du妒魃ba拔惔tan談熏xun醺遯dun盾黽min敏瘨dian顛憯can慘莫mu暮趣cu猝卬yang仰嘒hui誨贏ying盈
上一篇:《云漢》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云漢》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