鸤鳩在桑①,布谷筑巢桑樹間,
其子七兮②。喂養(yǎng)小鳥心不偏。
淑人君子③,我們理想好君子,
其儀一兮④。說到做到不空談。
其儀一兮,說到做到不空談,
心如結(jié)兮⑤。忠心耿耿磐石堅。
鸤鳩在桑,布谷筑巢桑樹間,
其子在梅。小鳥學飛梅樹巔。
淑人君子,我們理想好君子,
其帶伊絲⑥。絲帶束腰真不凡。
其帶伊絲,絲帶束腰真不凡,
其弁伊騏⑦。玉飾皮帽花色鮮。
鸤鳩在桑,布谷筑巢桑樹間,
其子在棘。小鳥學飛棗樹上
淑人君子,我們理想好君子,
其儀不忒⑧。言行如一不走樣。
其儀不忒,言行如一不走樣,
正是四國⑨。四方各國好榜樣。
鸤鳩在桑,布谷筑巢桑樹間,
其子在榛。小鳥飛落榛樹上。
淑人君子,我們理想好君子,
正是國人⑩。全國百姓好君長。
正是國人,全國百姓好君長,
胡不萬年(11)!怎不祝他壽無疆!
(采用程俊英譯詩,動一字)
[注釋]①鸤鳩:一作“尸鳩”,即布谷鳥。②七:虛數(shù)。③淑人:善人。淑,善,好。君子:這里指曹國國君。④儀:儀容,一說言行。一:專一,始終如一。⑤結(jié):固結(jié)。朱熹《詩集傳》:“如物之固結(jié)而不散也。”⑥伊:維,是。⑦弁(bian):皮帽。騏:有花紋的馬,一說青黑色的馬。這里形容弁的花紋,一說指弁縫中嵌鑲的成串的五彩玉飾。⑧忒(te):偏差,變更。⑨正是四國:為四周之正。四國,四方的邦國。正,榜樣的意思,一說為四國之長,受天下?lián)泶鳌U恰"庹菄耍簽閲酥耍q國民。(11)胡:何,怎。
[賞析]《鸤鳩》是《詩經(jīng)》里最難理解的詩篇之一。其難于理解之處,不在于字面,而在于主題。“究竟此詩主題維何?歧解之多,爭論之烈,頭緒紊亂,不可爬梳,在《詩》三百中亦為突出之一篇。”(陳子展《詩經(jīng)直解》)其分歧,其爭論,勉加“爬梳”,大致有以下幾種:
第一,是“美”還是“刺”?有主張“美”的,有主張“刺”的,還有主張“思古刺今”、“以美為刺”的。
第二,美誰刺誰?以為是“美”的,有美曹叔振鐸、美公子臧、美僖負羈以至美周公、美晉文公諸說,還有主張泛指一般君子的;認為是“刺”的,有刺曹共公、刺晉文公諸說,還有以為不實指其人的。
《鸤鳩》共四章。每章六句。前兩句朱熹以為是以鸤鳩起興。鸤鳩即布谷鳥,傳說它“飼子朝從上而下,莫(暮)從下而上,平均如一”(朱熹《詩集傳》),所以古代以之名司空,《左傳》昭公十七年:“鸤鳩氏,司空也。”杜預注:“鸤鳩平均,故為司空,平水土。”首章開頭“鸤鳩在桑,其子七兮”兩句,取“平均如一”之義,以喻“淑人君子”的“其儀一”、“心如結(jié)”;二、三、四章開頭兩句,寫其子在梅、在棘、在榛,含有各得其所的寓意。開頭兩句應該說是興而兼比的。
后四句寫君子。“淑人君子”是善人君子的意思,從后面的“正是四國”,“正是國人”看,是實有所指,應是指曹國國君。首章贊美君子的“儀”與“心”。“儀”指儀態(tài),“心”可解作信念。“一”與“結(jié)”都是始終如一的意思。“心”是通過“儀”表現(xiàn)出來的,所以寫“儀”也就是寫“心”,借儀態(tài)之美,表現(xiàn)品德之美。第二章以“其帶”“其弁”兩句寫君子的服飾,進一步寫“儀”。束著長長的白絲帶,戴著嵌玉的黑皮帽,那樣子確實很威嚴,也很有風度的。三章說君子為四國之正,四章說君子為國人之正,都是極其夸飾之詞,是從美其儀容進到美其品德。“胡不萬年”從全詩來看,是“怎會不萬年”的意思,是用反問句式表示肯定,是“美”。方玉潤把它理解成“何不萬年”,以為是以疑問句式表示否定,離開詩的內(nèi)容,得出了“全詩皆美,唯末句含諷刺意”(《詩經(jīng)原始》)的錯誤結(jié)論。
是“美”而不是“刺”——分析全詩之后,我們可以作出這樣的結(jié)論。那為什么有那么多權(quán)威學者、權(quán)威著作把此詩說成是“刺”呢?原來他們先把詩中的君子認定是曹共公;而曹共公的昏庸是有名的,是不應該“美”的;所以斷定此詩“美”曹共公,實際上是“以美為刺”,是“刺”曹共公。原來大前提錯了,所以得出了錯誤的結(jié)論。此詩究竟美誰?方玉潤在《詩經(jīng)原始》中說:“詩詞寬博純厚,有至德感人氣象。外雖表其儀容,內(nèi)實美其心德,非歌頌功烈(猶今之“歌功頌德”)者比。……回環(huán)諷詠,非開國賢君,未足當此,故以為‘美振鐸’之說者,亦庶幾焉。惜其編《詩》失次,為前后三詩所混,故啟人疑。若移置本風(曹風)之首,如《衛(wèi)》之《淇奧》,《鄭》之《緇衣》,則義自明矣。”振鐸,周武王弟。武王克商,封振鐸于曹。振鐸是曹的開國之君,政治上頗有作為,時人或后人作詩歌他,方的說法是可信的。
這首詩的內(nèi)容并不充實,除了“其帶伊絲,其弁伊騏”兩句形象描寫之外,幾乎全是套語、口號,沒有什么可取之處。看來領(lǐng)袖人物之不易寫活,自古皆然。本詩的章法卻有其特點。全詩四章,章與章之間,既不是完全重復,也不屬于遞進,而是類似油畫那樣,先用“其儀一”“心如結(jié)”勾出輪廓,定下基調(diào),再反復地多層次地涂抹油彩,使之富有立體感。還有每章的四五句完全重復,這大概是演奏時重唱留下的痕跡。
上一篇:《鸤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鴻雁》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