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之趾,仁獸麒麟有腳不踢人,
振振公子①,生子多男一大群,
于嗟麟兮②!哎呀呀,個個仁厚像麒麟啊!
麟之定③,仁獸麒麟有額不抵人,
振振公姓,多子多孫一大群,
于嗟麟兮!哎呀呀,個個仁厚像麒麟啊!
麟之角,仁獸麒麟有角不傷人,
振振公族,同宗同族一大群,
于嗟麟兮!哎呀呀,個個仁厚像麒麟啊!
[注釋]①振振:繁多興盛的樣子。②于嗟:贊嘆詞。③定:借為“頂”,額頭。
[賞析]關(guān)于這首詩的性質(zhì)和含意,古今人有各種不同解釋。《詩序》和朱熹《詩集傳》都說是對文王后妃及其宗族子孫秉性仁厚的贊嘆。聞一多先生認為“麟”即指麕(鹿的一種),古代男求女,以麕為贄,故是一首婚禮納征之詩。高亨先生則認為這首詩可能是孔子所撰的《獲麟歌》,本事見于《左傳》魯哀公十四年傳。其詩“意在以貴族打死麒麟比喻統(tǒng)治者迫害賢人”(《詩經(jīng)今注》)。而今人一般的注釋者,皆斥本詩是對奴隸主貴族的阿諛逢迎之詞。我們細繹全詩,它確是一首頌贊性質(zhì)的作品,但說它一定是美文王云云,都是無據(jù)的。只是從詩中“公子”、“公姓”、“公族”等名目看,是對貴族家族的歌頌,卻是無疑的。關(guān)于這首詩的性質(zhì),我以為可以參考同屬于《周南》中的《桃夭》一詩。《桃夭》是一首婚禮上所唱的頌歌,詩中除贊頌新娘的姿容外,主要是祝愿婚后多子,以至家族興旺,而《麟之趾》一詩,也主要是對家族(因是貴族故稱“公族”)昌盛的祝賀和祝愿。但此詩以傳說中的瑞獸麒麟為比,故而還兼有贊頌人品的含意。清代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稱此詩為“美公族龍種盡非常人也”。姚際恒《詩經(jīng)通論》說:“蓋麟為神獸,世不常出,王之子孫亦各非常人,所以興比而嘆美之耳。”這些評說,較符合詩意。我以為這首詩應(yīng)是在貴族婚禮上唱的一首祝賀結(jié)婚多子的喜歌。古代以傳宗接代為大事,以多子多孫為洪福,故在婚禮上常常表示出這種愿望。這首詩與《桃夭》的不同,一是用于貴族,一是用于民間。
麒麟,是古代傳說中的神獸,據(jù)說它的出現(xiàn)代表一種祥瑞。全詩三章,分別用麒麟的足趾、前額、犄角來做比喻,為什么會這樣呢?這與古代對麒麟秉性仁厚的傳說有關(guān)。正如嚴粲《詩緝》所說:“有足者宜踶(用足踢),唯麟之足,可以踶而不踶;有額者宜抵,唯麟之額,可以抵而不抵。有角者宜觸,唯麟之角,可以觸而不觸。”詩中這樣分別言說,則充分表達了對麒麟仁厚之性的贊美,而將麒麟比人時,其稱贊之意也就更為具體、顯豁。全詩三章,章三句,由公子,而公姓,以至公族,由近及遠,由少及多,而把子孫繁衍、族姓昌盛的含意充分表達了出來。而三章最末的一句,皆以濃重的贊嘆語加以重復,起到金聲玉振、一唱三嘆的藝術(shù)效果。清崔述說:“此詩措語不多,而贊美之意,溢于言表。”(《讀風偶識》)《詩經(jīng)》中民歌體作品,往往多采取這種章節(jié)復沓的形式,這種形式看來雖然簡樸,但它可以使主題更加突出,感情的抒發(fā)更加充分,以及使全詩增加了悅耳動聽的音樂美,從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藝術(shù)效應(yīng),方玉潤對本詩的末三句曾加眉評說:“三‘麟兮’詠嘆有神。”所謂“神”,即神韻。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復贊嘆,從而使全詩神采全出,情味悠長,使祝愿而喜慶的氣氛籠罩全篇。我國解放前舉行舊式婚禮時,常常以“螽斯衍慶”、“麟趾呈祥”為喜慶對聯(lián),并繪制“麒麟送子圖”為吉祥物,這也說明《麟之趾》一詩對我國民俗悠遠而普遍的影響。
上一篇:《鴻雁》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黃鳥》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