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之覃兮①,長長的葛藤,
施于中谷②,山溝溝里延伸,
維葉萋萋③。葉兒密密層層。
黃鳥于飛④,黃雀飛飛成群,
集于灌木,聚集在灌木林,
其鳴喈喈。嘰嘰呱呱不停。
葛之覃兮,長長的葛藤,
施于中谷,山溝溝里蔓延,
維葉莫莫⑤。葉兒陰陰一片。
是刈是濩⑥,葛藤割來煮過,
為絺為绤⑦,織成粗布細布,
服之無斁⑧。穿起來舒舒服服。
言告師氏⑨,告訴我的保姆,
言告言歸⑩。我告了假要走娘家。
薄污我私(11),洗洗我的內衣,
薄澣我衣(12)。洗洗我的外褂。
害澣害否(13)?該洗的是啥,甭洗的是啥?
歸寧父母(14)。我就要回家看我爹媽。
(采用余冠英譯詩)
[注釋]①覃:延長。②施(yi):蔓延。③維:發語詞。萋萋:茂盛的樣子。④于:語助詞。⑤莫莫:茂密狀。⑥濩(huo):煮。煮葛取其纖維織布。⑦絺(chi):細葛布。绤(xi):粗葛布。⑧斁(yi):厭。⑨言:語助詞。師氏:保姆。⑩告歸:告假回家。(11)薄:句首助詞,有時含有“勉力”之義。污:搓揉去污。私:內衣。(12)澣(huan):洗濯。衣:外衣。(13)害:同“曷”,哪些。(14)歸寧:女子回娘家探親。“寧”是慰安的意思。
[賞析]這是一首歡快的女子歸寧之歌。在古代,已婚女子回娘家,幾乎像是她們的一個節日。不但可以和久別的親人團聚,而且可以在熟悉的舊時環境中重溫少女時代的生活,包括陶醉于大自然和詩意勞作的歡愉。盡管這首詩所寫的是歸寧前的情景,但這種對歸寧的強烈向往卻是全詩的靈魂,也是理解這首詩的一個關鍵。
首章描繪出美好的山間景象:長滿茂密葉子的葛藤蜿蜒伸展,嘰嘰呱呱的黃雀上下飛鳴,聚集在灌木林上。這景象,動靜相間,聲色并茂,樸素和諧,生機盎然,呈現出一片綠意和生命活力。接下來一章,在這幅圖景上出現了勞動者的身影。一群少女一邊割著葛藤,一邊唱著歌兒:“葛藤割來煮過,織成粗布細布,穿起來舒舒服服。”宛轉的歌聲與黃雀的鳴叫匯成一片,少女的身影與山間的翠綠融為一體。這該是多么令人陶醉流連的景象啊!
可是,這美麗的自然與詩意的勞作跟末章的歸寧卻似乎不搭界。說是因黃鳥聚鳴而興家人團聚之想吧,前兩章描寫的重點顯然在葛不在鳥(第二章根本沒有寫到鳥);說是寫采葛治葛吧,跟末章的歸寧更毫無干涉。其實,前兩章次第映現的,乃是女主人公心之所憶(這并不排斥有眼前景的觸發),是腦海中所浮現的少女時代在娘家跟女伴們上山采葛的情景。那簡直是無憂無慮的少女時代生活的縮影,是青春與快樂的象征。因此保留在心中的記憶永遠那樣親切而鮮明。一想到這種永遠令人懷戀的情景,就情不自禁地涌起迫切地回娘家的念頭。于是,就水到渠成地引出了末章。
末章是女主人公向公婆丈夫告假后跟保姆說的話,也是她心中唱起的歡快的歌。跟上兩章回憶往昔時比較舒緩的調子不同,這一章是在急切的口吻中透出無限歡暢激動的感情。盡管同樣是四言句式,但語助詞“言”、“薄”、“害”的頻頻重疊,卻使本來比較平緩的四言句顯得節短勢促,活現出女主人公迫不及待的心情和不加掩飾的激動喜悅。詩的節奏韻律與女主人公躍動的心律相應。詩到最后,她的心也似乎飛起來了,這首歡快的歌也就在唱出“歸寧父母”的主題,到達最高潮時戛然收束。
上一篇:《葛藟》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蓼莪》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