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批黃敕
【出典】 《舊唐書》卷五《高宗紀下》:“(上元三年閏三月)戊午,敕制比用白紙,多為蟲蠢,今后尚書省下諸司、州、縣,宜并用黃紙。”《舊唐書》卷一四八《李藩傳》:“(元和初李藩)遷給事中。制敕有不可,遂于黃敕后批之。吏曰:‘宜別連白紙。’藩曰:‘別以白紙,是文狀,豈曰批敕耶!’”
【釋義】 自唐高宗上元三年起,詔書由白紙改用黃紙。唐給事中李藩在黃敕后批寫駁正詔敕的意見。后人用為典實。
【例句】 ①更不草白麻,不批黃敕,稍覺心清力省。(劉克莊《轉調二郎神·三和》2610)這里用“不批黃敕”自敘辭官返里不再有官務煩擾。②兩度呼來,也曾批敕,也曾還詔。(劉克莊《水龍吟·丁巳生日》2621)作者用“批敕”追敘自己任中書舍人,起居舍人時曾拒絕草擬某些詔書。
上一篇:典故《批風支月》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批龍鱗》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