鴛鴦于飛,鴛鴦鳥兒成雙飛,
畢之羅之。張起網(wǎng)羅捕回來。
君子萬年,君子傳宗接代萬年長,
福祿宜之。福祿雙全享安康。
鴛鴦在梁,鴛鴦棲息在河梁,
戢其左翼①。相偎相依入夢鄉(xiāng)。
君子萬年,君子傳宗接代萬年長,
宜其遐福②。洪福久遠享安康。
乘馬在廄③,乘馬拴在馬棚里,
摧之秣之④。有草有料養(yǎng)得壯。
君子萬年,君子傳宗接代萬年長,
福祿艾之⑤。福祿奉養(yǎng)家興旺。
乘馬在廄,乘馬拴在馬棚里,
秣之摧之。有料有草養(yǎng)得肥。
君子萬年,君子傳宗接代萬年長,
福祿綏之⑥。福祿雙全家安綏。
[注釋]①戢(ji):收斂。②遐:長久。③廄:馬棚。④摧:鍘草喂馬。秣:以谷物喂馬。⑤艾:養(yǎng)。⑥綏:安。
[賞析]這首詩《詩序》以為“刺幽王也;思古明王,交于萬物有道,自奉養(yǎng)有節(jié)焉”,朱熹《詩集傳》譏其穿鑿,而認為是諸侯答頌天子宴會的詩,與《小雅》前篇《桑扈》為姊妹篇。清人懷疑這種解釋,姚際恒《詩經(jīng)通論》認為是追美幽王初婚的詩,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承其說,謂“幽王初婚也”。從詩的內(nèi)容看,確是一首祝頌新婚的詩,但其中的“君子”云云,未必即指幽王,或考證是屬于一般貴族婚禮上唱的祝歌。全詩四章,前兩章均以鴛鴦鳥起興,鴛鴦鳥古稱為匹鳥,因雌雄同飛同止,成雙捉對兒,相親相依,故用以比夫婦。后兩章則以秣馬起興,古之婚娶,均乘馬相迎,如《周南·漢廣》詩中說到女子出嫁時,有“之子于歸,言秣其馬”的詩句。另外,這首詩中又寫到“福祿”云云,可知正是屬貴族婚禮時所用無疑。國風中《周南·桃夭》也是一首婚禮賀歌,但婚娶者的身份不同,內(nèi)容、風格上也有差異。
首章寫鴛鴦鳥飛來飛去,張開小網(wǎng)、大網(wǎng)終于把它捉住。畢,指長柄的捕鳥小網(wǎng):羅指張在空間的大網(wǎng),用網(wǎng)捕捉,幾經(jīng)周折,終于成功,表示婚配幾經(jīng)擇求,終于美滿成雙,得遂心愿。后兩句“君子萬年,福祿宜之”,則是祝愿婚后福祿雙全,家庭美滿,永享安康。次章仍以鴛鴦鳥起興,“鴛鴦在梁,戢其左翼”,“梁”是攔魚的水壩,鴛鴦是水鳥,在水中同游共戲以后,則息于水梁之上。“戢其左翼”,是指鴛鴦鳥相依而棲的樣子。《詩集傳》說:“禽鳥并棲,一正一倒,戢其左翼,以相依于內(nèi);舒其右翼,以防患于外,蓋左不用而右便故也。”鴛鴦鳥眠時,把嘴夾在左邊翅膀內(nèi),是一種安睡的姿態(tài),這里也是比喻夫婦雙棲雙止的親密生活。而從這兩句的描寫看,此詩是十分工于狀物的。方玉潤曾對這兩句加眉批說:“細膩如畫。”第一章祝愿婚姻得成,第二章祝愿相依相愛,第三、四章則是說快快喂飽廄中的乘馬,以便及時前去迎娶。而全詩中最突出的祝愿,是所謂福祿長久,從而清楚地表露出貴族思想和生活的烙印。
上一篇:《鴛鴦》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鶉之奔奔》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