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有來雍雍。
至止肅肅。
相維辟公。
天子穆穆。
於,薦廣牡。
相予肆祀。
假哉皇考!
綏予孝子。
宣哲維人,
文武維后。
燕及皇天,
克昌厥后。
綏我眉壽。
介以繁祉。
既右烈考,
亦右文母。
(雍、公,東部。肅、穆、牡、考、壽,幽部。祀、子、祉、母,之部。人、天,真部。后、后,侯部。)
[譯文]
來時人們和悅,到后嚴肅莊重。助祭的是諸侯,天子溫和恭敬。啊,進獻肥大雄牲,幫助我陳列祭品。偉大啊,先父,安撫我這孝子。您是通達明哲的人,是有文德武功的君主。您使皇天心安,能使后人昌盛。安撫我們長壽,賜予多多福祿。上帝已保佑我先父,也保佑有文德的先母。
[評介]
《雍》一章,十六句。關于此詩主旨,《詩序》說:“《雍》,禘太祖也。”鄭《箋》云:“禘,大祭也,大于四時而小于祫。太祖,謂文王。”至于《詩序》所說“太祖”為誰,多有爭論。朱熹《詩集傳》據詩意謂“此武王祭文王之詩”。陳奐《詩毛氏傳疏》申毛謂“太祖”指后稷。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申鄭用《魯詩》義謂“太祖”指文王。據《論語·八佾》“三家者以《雍》徹”,則此亦是用為祭祀時撤饌的樂歌。又《周禮·小師》:“徹歌,大饗亦如之。”賈《疏》云:“大饗,饗諸侯之來朝者,徹器亦歌《雍》。”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云:“《雍》本禘太祖之所歌,用之徹祭,又用之大饗。”綜觀諸說,其詩本意,則是武王祭祀文王的樂歌,后亦為天子徹祭徹饗之樂歌,蓋取其聲不取其辭。
周武王祭祀先父先母是很隆重的:諸侯前來助祭,進獻大牲。武王先父文王,是周人最崇拜的英雄,他奠定了周朝的基業,對他的祭祀定然是國家的大典,詩于此多有反映。祭祀總是把頌美、祈禱融合在一起,此詩也頌揚文王是“宣哲”之人,是“文武”君主;頌禱先父安撫自己,使后人昌盛;頌禱先父給子孫福壽。詩最后祈禱上帝保佑先父先母。詩確實表達了對先人和英烈敬念之情。
此詩形式整齊入韻(換韻),在《周頌》中是比較突出的,大概是經過精心加工的結果。此樂歌后亦作為天子徹祭徹饗之樂歌(取其聲不取其辭),也可看出它確具有隆盛壯美之感。《論語·八佾》中孔子反對魯國貴族僭用天子之樂“三家者以《雍》徹”,也說明此詩的影響是很大的。
上一篇:《閔予小子》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鵲巢》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