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在在藻, 水藻叢中魚藏身,
有頒其首。① 不見尾巴見大頭。
王在在鎬,② 周王住在鎬京城,
豈樂飲酒。③ 逍遙快樂飲美酒。
魚在在藻, 水藻叢中魚兒藏,
有莘其尾。④ 長長尾巴左右搖。
王在在鎬, 鎬京城中住周王,
飲酒樂豈。 喝喝美酒樂陶陶。
魚在在藻, 魚兒藏在水藻中,
依于其蒲。⑤ 貼著蒲草岸邊游。
王在在鎬, 周王在鎬住王宮,
有那其居。⑥ 居處安逸好享受。
(程俊英譯)
【注】①有頒(fen):頒頒,頭大的樣子。②鎬:鎬京,西周都城。在今陜西西安市西。③豈:通“愷”。豈樂,歡樂。④有莘(shen):莘莘,尾巴長長的樣子。⑤蒲:蒲草,一種水生植物。⑥有那(nuo):那那,安逸的樣子。
《魚藻》主題,長期爭議。陳子展以為是“刺周王高居鎬宮飲酒作樂之詩”,(《詩經(jīng)直解》)較為中肯。
《魚藻》采用“興”的手法,“以魚之在藻興王之在鎬”(《詩經(jīng)直解》)。第一章借魚的自然生存習性比喻周幽王的生活情態(tài);魚依于水藻之中,食藻為生,被水藻養(yǎng)得頭兒肥碩,儀態(tài)優(yōu)游;幽王居于鎬宮之中,飲酒做樂,養(yǎng)得腦滿腸肥,體態(tài)雍容。從語氣上看,似以魚的閑適與肥美夸贊周幽王的快樂與富有,但這是明顯的正言反說,夸贊的不是幽王的英明而恰恰是昏聵,因為王之沉溺于酒色往往是國家破滅的先兆。兩相對比,諷意自現(xiàn)。第二章與第一章詩意相同,只對個別詞匯做了改變和更換,進行反復詠唱。不過,這并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對詩意的進一步渲染和深化。詞序的稍一變化便暗示出一個結(jié)論:周幽王終日除了飲酒享樂就是享樂飲酒。這與魚兒的飽食終日完全一致。第三章表面看依然以魚喻幽王,但比喻的內(nèi)涵有所變化,在平靜中掀起一點波瀾,引起人們的聯(lián)想:魚兒食藻為生,尚且以蒲為家;而幽王以民為生卻獨居高閣,與民隔絕。盡管作者此時沒有直接表露自己的意見,但譴責的意圖卻變得強烈而明顯,詩也隨即戛然而止,在懸念中引人回味。
這首詩結(jié)構(gòu)簡約明晰,時有起伏。以自問自答的方式敘述,語意委婉,用詞含蓄。在風格上很象國風。所以方玉潤認為此詩是出自“細民聲口。”
上一篇:《魚麗》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雞鳴》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