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類·清微淡遠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 “匝”字從“轉”字生來。匹月由東而西,轉于高樓之上者已匝也。通首亦清微淡遠。(黃蓼園 《蓼園詞選》)
【詞例】
菩 薩 蠻
秦 觀
金風簌簌驚黃葉,高樓影轉銀蟾匝。夢斷繡簾垂,月明烏鵲飛。新愁知幾許,卻似絲千縷。雁已不堪聞,砧聲何處村?
【解析】在古典詩詞里,抒寫閨婦思念遠行丈夫的作品可說是源遠流長,歷久不衰。如 《詩經》 里的 《卷耳》、《古詩十九首》 里的 《行行重行行》、漢樂府民歌 《飲馬長城窟行》,三國曹丕的 《燕歌行》,徐幹的 《室思》,唐代沈佺期的 《古意呈補闕喬知之》,李白的《子夜吳歌》,等等。在唐宋詞人筆下,這類題材就更為常見了。由于詞人的藝術情趣、審美觀念不同,同樣是寫閨婦思遠,風格卻迥然有別。如托名李白的 《菩薩蠻》(舉頭忽見衡陽雁),風格是真率痛快,饒具民歌風味; 溫庭筠的 《菩薩蠻》(寶函鈿雀金鸂鶒),風格是富麗精巧,華美側艷; 韋莊的《木蘭花》(獨上小樓青欲暮),風格是明朗流暢,淺顯自然。秦觀的這首《菩薩蠻》,黃蓼園認為是“清微淡遠”,應該說是抓住了它的基本藝術特征。
上闋首兩句點明思婦活動的背景和所處環境。時間正值殘秋,天地間充斥著簌簌的風聲,枯黃的樹葉紛紛飄零墜地; 懸掛在天空東方的一輪明月在悄悄西移,使得閨婦居住的那座高樓的影子也在慢慢挪動。不知不覺間,月亮已經轉移到了高樓的正前方。顯然,這時已是深夜了。金風,即秋風,西方為秋而主金,故有此稱。銀蟾,月亮之代稱。閱讀這兩句,須特加注意的是“驚黃葉”三字。無生命、無知覺之黃葉尚且因西風頻起而受驚,何況多愁善感之思婦乎?所以詞人如此落墨,正是為下文之寫思婦的心理活動預設伏筆,制造氛圍。
緊接著的“夢斷”兩句,便轉為描述思婦情形。正在這月上中天、夜深人靜時分,她被簌簌的風聲和烏鵲的啼鳴聲所驚醒。夢醒之后,她再也無法入睡,便起身下床,垂下繡簾,隔簾遙望外面“月明烏鵲飛”的景致。這兩句,顯然是揉用了李白 《憶秦娥》詞“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和 《玉階怨》 詩“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的意象,但又渾然一體,不露一點拼湊痕跡。同時,”月明烏鵲飛”一句,還暗用曹操 《短歌行》詩意:“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辈懿俚倪@四句詩,是用來暗喻人才流散,無所依托,就象失群烏鴉在月夜找不到歸宿,詞人借用它是為了暗示思婦夜深夢醒后見此景象,必會勾起她內心因丈夫久出不歸而產生的孤單無依的悲愁。所以“夢斷”兩句雖然只是刻劃思婦的形態動作,并無一詞言情,然而已為下闋的直接抒情蓄足了勢頭。
換頭 “新怨”兩句,便順著上闋之意脈,刻畫思婦此時此刻不勝憂愁的心理感受。詞人曰 “新愁”而不說 “憂愁”,意在突出思婦此刻之 “愁”乃是因 “夢斷繡簾垂”后只見 “月明烏鵲飛”后萌生的新愁。這樣,便與上片的綰合更為緊密。以 “絲千縷”喻“新愁”之眾多而且紛亂,頗有特色。誠然,以有形之物象喻無形之憂愁,在唐宋詩詞里出現過不少警句,如劉禹錫 《竹枝詞》: “水流無限似儂愁”,薛逢 《長安夜雨》: “百憂如草雨中生”,馮延巳 《蝶戀花》: “撩亂春愁如柳絮”,李煜 《虞美人》: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賀鑄 《青玉案》: “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秦觀在此詞中所用的喻象,似乎未必勝過他們,但 “絲”,諧音 “思”,“絲千縷”即暗暗點明閨婦之 “新愁”乃是思念遠人之愁。即此一點,也就體現出詞人的精巧構思。正當思婦愁緒滿懷之際,又次第傳來雁的長唳聲和搗衣砧杵相擊聲。這自然又引發了她的一系列思想活動。傳說漢代蘇武被匈奴拘留于北海,曾系書信于雁足,托大雁向漢王朝傳遞書信。此時思婦徒聞雁聲而不見丈夫捎回的書信,內心當然更加苦悶,所以她要說 “雁已不堪聞”。孰料雁聲尚未消逝,砧杵聲又飄了過來。砧,是承托搗衣的光滑平整的石塊。在古代,每當秋末換季,閨婦就要為遠行人準備冬衣。她們把布帛放在砧上,然后用木杵捶擊,使之變得柔軟些,便于縫制。李白 《子夜吳歌·秋歌》 曰:“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即明言秋夜的搗衣聲最易撩撥思婦對于遠方親人的懷念。而今這位思婦在聽到雁聲后又聽到了搗衣聲,就覺得更加無法忍受,所以她要用嗔怪的口吻說:“砧聲何處村?”——這砧聲不知是從哪個村莊傳出來的?真是討厭,攪得人心煩意亂。
如前所述,此詞的主旨是寫閨婦的秋夜思遠之情。但詞里并沒有展示閨婦的形象,對于她的愁思,詞人除 “新愁”一詞予以點明外,其余都是借景物和音響描寫來作暗示和渲染。這就使作品體現出旨意幽微的特點。由于詞人選擇秋夜作為背景,氣氛是清冷的 (如風聲、雁聲、砧聲給人的情緒感受),景物色彩是淺淡的 (如枯黃的樹葉、銀色的月光),境界是闊遠的 (如雁聲來自高空,砧聲來自遠處),所以綜合起來看,《蓼園詞評》說此詞 “通首亦清微淡遠”確實說到了點子上。
前人論秦觀詞,有不少是從 “清”字著眼。如秦觀的同時代人張耒《寄參寥詩五首》(其三): “秦子我所愛,詞若秋風清?!睆堁?《詞源》 卷下:“秦少游詞,體制淡雅,氣骨不衰,清麗中不斷意脈,咀嚼無滓,久而知味,”江順治 《詞學集成》: “秦少游得 《尊前》、《花間》 遺韻,卻能自出清新?!眲⑽踺d 《藝概》 卷4 《詞曲概》 則拈出“清遠”一詞作為少游詞之特征。由此看來,黃氏說此詞 “清微淡遠”,固然是出于對作品本身特點的認識,但也未嘗不是受了前人的影響。
上一篇:風格類·清麗舒徐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風格類·意氣豪宕超逸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