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fēng)格類·清麗舒徐的宋詞藝術(shù)技巧|風(fēng)格|特點|特征
【依據(jù)】東坡詞如《水龍吟》 詠楊花、詠聞笛,又如《過秦樓》、《洞仙歌》、《卜算子》等作,皆清麗舒徐,高出人表。《哨遍》一曲,隱括《歸去來辭》,更是精妙,周、秦諸人所不能到。(張炎 《詞源》卷下)
【詞例】
洞 仙 歌
蘇 軾
余七歲時,見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歲。自言嘗隨其師入蜀主孟昶宮中,一日大熱,蜀主與花蕊夫人夜納涼摩訶池上,作一詞,朱具能記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 人無如此詞者,但記其首兩句,暇日尋味,豈“洞仙歌令”乎? 乃為足之云。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fēng)來暗香滿。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釵枕釵橫鬢亂。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度河漢。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zhuǎn)。但屈指、西風(fēng)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解析】詩詞的藝術(shù)風(fēng)格,雖然其表現(xiàn)形態(tài)是多種多樣的,有豪放婉約之分,陰陽剛?cè)嶂郑星橛械募ち遥械钠胶停饩秤械膲验煟械睦w巧。但是從美學(xué)觀點來看,壯美和柔美是兩種比較主要的風(fēng)格,我國古代習(xí)慣稱之為陽剛美和陰柔美。“清麗舒徐”是詩詞陰柔美風(fēng)格的一種表現(xiàn)形態(tài),是婉約詞創(chuàng)作的一種藝術(shù)手法。它是指作者在創(chuàng)作中運用清新華美、麗而不艷的文學(xué)語言,通過平緩低回的調(diào)子,從容不迫地寫來,形象鮮明動人,感情平和細膩,意境多含韻味,具有高出人表的 “雅趣”。
宋代杰出詞人蘇軾在詞的創(chuàng)作中突破了 “詞為艷科”的藩籬,擴大了詞的題材范圍,把詞引向了廣闊的社會人生,使詞 “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劉熙載 《藝概》卷四)。他的很多詞作以豐富的內(nèi)容,縱橫馳騁的想象,氣勢開闊的境界,開創(chuàng)了詞的豪放藝術(shù)風(fēng)格。作為一位富有藝術(shù)才華、成熟的詞家,蘇軾除了向我們提供了豪爽、曠放型的詞作外,也寫了一些 “清麗舒徐”具有清幽秀韻風(fēng)格的婉約詞。如他的 《水龍吟》 詠楊花、詠聞笛,《洞仙歌》(冰肌玉骨),《卜算子》(缺月掛疏桐) 等詞作,寫得清幽瑩潔,不獨想像之高,而造語之冷雋幽倩,為他人所不能企及。我們從其中的 《洞仙歌》(冰肌玉骨) 可窺豹之一斑。
這首 《洞仙歌》 作于元豐五年 (1082),時年作者四十七歲,在黃州任上。詞作前面有一篇小序,敘述了作者填寫此詞的緣由: 是為補足五代后蜀末主孟昶所作的 《洞仙歌令》 之佚詞而作。序文所述,雖屬往事,但它說明,詞人作這首詞,并非一般游戲文字,而是一篇有所寄托的有為之作。
這首詞寫的,乃是孟昶和他的寵妃花蕊夫人 (徐貴妃) 深夜納涼的一段“艷事”,從題材來說,應(yīng)該是一首十足的艷冶的“宮體詞”,這從詞中還保留有 “釵橫鬢亂”之詞語,亦可見出其 “痕跡”。但這首詞卻寫得麗而不艷,使這類題材的詞發(fā)生了 “雅化”的蛻變詞的上片描繪了花蕊夫人的姿質(zhì)和情態(tài)。“冰肌玉骨”兩句是說,她的肌膚如冰雪般潔白美好,寫出了她的“冷艷”。而“水殿風(fēng)來暗香滿”,點出了美人所處的環(huán)境和氛圍。是說,筑在摩訶池上的宮殿里,飄來了一陣陣荷花的香味。這里,作者似化用了王昌齡“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fēng)來珠翠香”和李白 “風(fēng)動荷花水殿香”等詩句,渲染了女主人的高標(biāo)遠致和清幽秀韻。這三句,正加清代沈祥龍稱道的那樣:“詞韶麗不在涂脂抹粉也。誦東坡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fēng)來暗香滿’ 句,自覺口吻俱香”( 《論詞隨筆》)。接著四句是說,夜里,繡簾被徐徐清風(fēng)吹開,月光照見了美人。只見房里的美人正倚枕而臥,釵橫鬢亂。這里,“一點明月”,寫出了月亮的高且遠; 一個“窺”字,是用了似人手法,說月亮好像在偷眼相看,從而反襯出美人羞怯的意態(tài)。而“欹枕未寢,釵橫鬢亂”,又從正面描摹美人嬌慵的容態(tài)。上片,詞人在靜態(tài)中,描繪了一個艷極卻又冷雋的美人形象,烘染了她的清幽麗質(zhì)。
詞的下片寫了人物在戶外偕行的情景。“起來攜素手”,是說一對心愛的人兒攜手到了戶外。這句具有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起來”承接“欹枕”,“素手”照應(yīng)“冰肌玉骨”,“攜”即轉(zhuǎn)入表現(xiàn)兩人的行動和心理活動。“庭戶無聲”兩句是說,這時,夜深人靜,庭院萬籟無聲,兩人仰望著天空,只見稀稀疏疏的斗星正在渡過河漢。這兩句十分細膩地描寫孟、徐之間的恩愛之情,刻劃了人物的心理活動。“試問夜如何”四句是說,兩人在庭院里,望著星空,她不禁問起: 今夜怎么樣啊?不知不覺夜已深了,只見天邊高懸著一點淡月,玉繩星在低回向西流轉(zhuǎn)。這里,作者化用了 《詩經(jīng)》“夜如何其?夜未央” 的詩句,自問自答,倍添了詞的情趣,既渲染了月夜清涼空明的氛圍,又側(cè)面揭示了人物對時間推移殷切關(guān)心和無限怨恨的情愫。最后,“但屈指、西風(fēng)幾時來”兩句是說,宮中的美人此時正在計算著秋天何時到來,不覺又發(fā)現(xiàn)時光正在偷偷地流去。“但屈指”“又不道”寫出了女主人公既希冀秋日早日來到,又害怕時光瞬間流逝的矛盾心理,更寫出了她敏感于“流年偷換”和珍惜年華的“慧心” (據(jù) 《能改齋漫錄》 載,花蕊夫人又號“慧妃”,“以號如其性也”)。一個“偷”字,充溢著女主人公無限的怨恨之情。結(jié)句使詞得到了升華。它突破了一般的婉約詞但寫艷情的小圈子,而把詞拓展到一個更深廣和富有思致的感情境界。這里,作者借抒寫艷情,寄寓了自己恐年華空逝的深邃的憂患意識,表達一種“好景不長”、“人生無定”的深痛。
這首詞用冰肌、水殿、香風(fēng)、淡月、西風(fēng)等有著清麗、澄澈之美的語言,平緩低回的調(diào)子,從容不迫地描摹人物和人物的心理活動,抒寫了作者對主人公的深切同情和自己的人生感概。正如張炎所說,這首詞“清空中有意趣,無筆力者未易到”( 《詞源》 卷下),它猶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具有著別一種的嫣然風(fēng)韻。
上一篇:風(fēng)格類·得花間遺韻的宋詞藝術(shù)技巧|風(fēng)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風(fēng)格類·清微淡遠的宋詞藝術(shù)技巧|風(fēng)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