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鶴子參和鳴
【出典】 《周易·中孚》:“鶴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唐·孔穎達疏:“處于幽昧而行不失信,則聲聞于外,為同類之所應焉。如鶴之鳴于幽遠,則為其子所和。”
【釋義】 鶴鳴于幽遠,比喻君子處在幽昧之地而能自守,為同類所應。后稱潔身慎行而有時望的士人為鶴鳴之士,以鶴子鳴和頌美父賢子肖。
【例句】 郢雪歌高,天教鶴子參鳴和。(鄧剡《燭影搖紅·雪樓得次子,行臺時治金陵》3308)這是引《周易》以稱頌雪樓得子,陽春白雪,如鶴之鳴,而子和之。
詩詞典故·鶴子參和鳴
【出典】 《周易·中孚》:“鶴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唐·孔穎達疏:“處于幽昧而行不失信,則聲聞于外,為同類之所應焉。如鶴之鳴于幽遠,則為其子所和。”
【釋義】 鶴鳴于幽遠,比喻君子處在幽昧之地而能自守,為同類所應。后稱潔身慎行而有時望的士人為鶴鳴之士,以鶴子鳴和頌美父賢子肖。
【例句】 郢雪歌高,天教鶴子參鳴和。(鄧剡《燭影搖紅·雪樓得次子,行臺時治金陵》3308)這是引《周易》以稱頌雪樓得子,陽春白雪,如鶴之鳴,而子和之。
上一篇:典故《鶴城》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鶴歸故里》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