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采葛兮?! ⌒纳系娜巳ゲ筛鹛?。
一日不見, 一天不相見,
如三月兮?! 『孟筮^了三月整呵。
彼采蕭兮。① 心上的人去采青蒿。
一日不見, 一天不相見,
如三秋兮。② 好象隔了三季長呵。
彼采艾兮。③ 心上的人去采香艾。
一日不見, 一天不相見,
如三歲兮。 好象熬過三年來呵。
【注】①蕭:植物名,蒿的一種,有香氣,古人采以祭祀。②三秋:或指秋季三月,或指一年,此詩中義同三季。③艾:菊科植物,可治病。
愛情,歷來被稱為文學的永恒主題之一,或者為“母題”。在西方,古希臘詩人如荷馬,早就在他的琴弦上彈唱了愛情之歌,在中國,愛情的樂曲也早就被詩經中的鐘鼓所鳴奏。詩經中有許多或纏綿或剛健的愛情詩,它們大都歌唱在十五國風里。本篇就是其中別具風采的一曲。
戀愛的特征之一,就是有情的雙方都希望極大地縮短心靈的和空間的距離,而心心相印并長相廝守?!恫筛稹愤@首動人的情歌,寫的就是熱戀中的情人的時空阻隔的痛苦,這種心靈的甜蜜的痛苦,被表現得刻骨銘心,強烈動人。詩的抒情主人公應為男性,他的情人去“采葛”、“采蕭”或“采艾”,地點想來并不在遠,時間則明確說明了只有一天,但對熱戀者而言,這卻是難以忍受的空間距離,也是無法排遣的度日如年的時間長度。現代心理學上有所謂“心理時間”之說,指的是同一單位時間,實際上的時間值和心理上的時間值大不相同;而《采葛》這首詩,就是因為對抒情主人公的心理時間作了精采的表現,從而使灼熱如火的戀情得到了不同一般的表達。他與情人相隔的實際時間只有一天,所謂“一日不見”即是,但是由于特殊的情境和心理,這種自然時間卻化為了心理時間,并且構成了藝術上的錯覺與變形。一日本來就是一日,但是,在抒情主人公焦灼的等待中,始而是“一日不見,如三月兮”,繼而是“一日不見,如三秋兮”,最后竟然是“一日不見,如三歲兮”,“如三月兮”已經是一種心理錯覺了,更何況是“如三秋兮”與“如三歲兮”,這種逐步升級層層遞進的時間的擴張與夸飾,有力度地而且是深層次地表現了抒情主人公的內心情感,時隔兩千多年,至今仍具有打動人心的藝術力量。
《采葛》一詩具有詩經藝術的一般特點,如擅用起興,如反復詠唱,如重言疊句等等,但它的最突出的藝術特色,是在于對心理時間作遞進式的夸飾與擴張,這不僅使“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成了后代習用的成語,而且使這首詩在詩經眾多的愛情詩中風姿獨具,同時,也給后來的詩歌創作以藝術上的啟示,如李益《同崔邠登鸛雀樓》的“事去千年猶恨速,愁來一日即知長”,如白居易《和燕子樓》詩的“燕子樓中霜月夜,秋來只為一人長”,都是以情感改造時間,或者說從錯覺的角度寫心理時間,題材或有不同,藝術上卻遙接《采葛》詩的余緒。
上一篇:《載見》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采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