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莊秋霽圖
元·倪瓚作
紙本水墨
縱九六厘米
橫四七厘米
藏上海博物館
此圖右上有倪瓚自題云:“江城風雨歇,筆研晚生涼。囊楮未埋沒,悲歌何慨慷。秋山翠冉冉,湖水玉汪汪。珍重張高士,閑披對石床。此圖余乙未歲戲寫于王云浦漁莊,忽已十八年矣。不意子宜友契藏而不忍棄捐,感懷疇昔,因成五言。壬子七月廿日,瓚?!睙o鈐印。裱綾有明董其昌、宋旭、孫克弘等題跋。
畫卷寫的是江南漁村秋景,平遠山水。近處為山石坡陀,林木蕭疏,中幅為湖光波色,一片空明,圖上則遠岫遙岑,橫于波際。這種三段式的構圖,是倪瓚山水的特征之一。其山水胎息于董源,礬頭雨點,石上橫拖披麻,皴法清逸。由董源山水平遠,參以江南太湖一帶巖石,變化其法,創(chuàng)折帶皴(一名疊糕皴),妙得新意。其樹法參差變化,結體有骨力,而樹頭枝梢,每多生意。喜多作枯樹,擦以枯筆,墨色濃淡錯綜而滋潤渾厚。此幅作高樹平列五六株(其樹每喜五株或六株,喻五大夫、六君子之意),樹頭以雀爪和點筆,蕭森一片,映以大片湖波,更覺秋高氣爽,雨霽明凈。其筆墨高秀,以硬毫,兼以側筆,故運線疏而不流、凝而不滯,工秀而具骨力,深得書意。益以題詩,更開拓畫中詩意,“秋山翠冉冉,湖水玉汪汪”,真是麗句天成,好一派江南秋色。其書法亦深得晉唐楷法遺意,沉酣入味。此圖作于五十五歲,而題跋是在十八年后之明洪武五年(1372),時倪瓚已七十二歲,為晚年之詩筆了。
漁莊秋霽圖
倪瓚是一位修養(yǎng)和成就極高的畫家,向列為“元四家”之一。他有著獨特的審美意念,獨具風格。其畫尚簡,惜墨如金,實“乃從千錘百煉中來,非率爾操觚者所能到”(伍蠡甫語)。其筆墨秀峭之境界尤不易到,簡之力更難于繁。其自題畫詩云:“篝燈染筆三更后,遠岫疏林亦耐看”,是豪情,亦是功力。其畫論主張“逸筆草草”,“余之竹聊寫胸中逸氣耳”。其“草草”,絕非泛濫涂鴉,而是一種任乎性情、縱筆自如之高渾之境(較之宋畫周密不茍之工筆,相對而言為“草草”耳),征諸此幅,誰謂不信?所謂“逸筆草草”,正蘊含著文人畫之特征,大可深味了。倪瓚的疏體山水的畫風,代表著中國畫由絢爛之極而導入平淡天真的一種趨勢。其詩書畫綜合成一種類似乾坤可浮的無重力的境界,一種靜穆肅爽的美。故其畫在當時格調已高,“江南人家以有無為清濁”,無怪后來成為文人畫清標高格的一種標準。
上一篇:《暮云詩意圖》原圖影印與賞析
下一篇:《水竹居圖》原圖影印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