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 剛毅木訥近仁章
子曰:“剛、毅、木、訥,近仁?!?/b>
仁作為精神性存在,很難描述,可描述的往往是它的表現形態,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惻隱同情心。由此,進一步生發出羞惡心、恭敬心、是非心。人都有惻隱同情心,但能否守住,能否使之生發為人的精神主體,這是大問題。
“剛”、“毅”、“木”、“訥”作為人的氣質,本身并不是仁,但孔子認為這樣的氣質容易讓人近乎仁。為什么呢?孔子并沒有論證。大致想來,“剛”堅強,“毅”堅韌,不容易受誘惑;“木”質樸,“訥”遲鈍,不容易變來變去。有這樣的氣質,仁心容易生發與收護。
上一篇:《出則事公卿章》意思|賞析|感悟
下一篇:《加我數年章》意思|賞析|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