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學步
閱讀提示
釋義: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自己原來會的東西忘了。
出處:《莊子·秋水》:“子往矣!且子獨不聞夫壽陵余子之學行于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
要能正確地看待自己
相傳在戰(zhàn)國時期,燕國壽陵有一位少年,他的家境很好,長得也不錯,但是他總是對自己沒有信心,覺得什么都比別人差,就連走路的姿勢都那么丑,為此他整天悶悶不樂。
有一天,他聽說趙國邯鄲人走路的姿勢很美,于是他就帶著盤纏去到遙遠的邯鄲去學走路。
一到邯鄲,他感到處處新鮮,男女老少來來往往,走得確實都挺好看:小孩走路活潑,老人走路穩(wěn)重,婦女走路多姿,小伙走路矯健。他就分別跟在幾種人身后學著走,人家怎么晃胳膊、怎么抬腿,他也同樣怎么晃胳膊、怎么抬腿。
學了半個月后,他覺得自己學不會邯鄲人走路的樣子,心想:我還是按照原來的走法走路吧,不學了,回家!可是真糟糕,他忘了自己以前是怎么走路的了,只好爬著回燕國去了。
知識小窗
近義詞:東施效顰、邯鄲匍匐、步人后塵、亦步亦趨。
反義詞:獨辟蹊徑、標新立異、擇善而從。
造句:很多人雖然對西方節(jié)日特別熱衷,卻不重視自己國家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真有點邯鄲學步的意味。
成語接龍
邯鄲學步→步履如飛→飛龍在天→天下太平→平淡無奇→奇花異草→草木皆兵→兵不血刃→刃樹劍山
上一篇:成語《負荊請罪》釋義|出處|近義詞|反義詞|造句|成語接龍
下一篇:成語《鍥而不舍》釋義|出處|近義詞|反義詞|造句|成語接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