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四
閱讀提示
釋義:原指玩弄手法欺騙人,后來比喻常常變卦,反復無常。
出處:《莊子·齊物論》:“狙(jū,古書上說的一種猴子)公賦芧(xù,櫟樹的果實),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
做人不能三心二意,反復無常
戰國時,宋國有一個老人,家里養了許多猴子,人們叫他狙公。他每次給每只猴子吃4顆芧,早晚各一次。
有一年鬧了饑荒,狙公不得不把每天給猴子的芧由8顆改為7顆。他跟猴子們說:“從今天開始,我每天早上給你們3顆,晚上4顆,可以嗎?”
猴子們一聽早上少了一顆,一個個都發怒了,吱吱大叫。狙公連忙改口說:“好吧,好吧,那就早上給你們增加一顆,給4顆,晚上3顆,這可以了吧?”猴子們聽到早上的茅從3顆變成了4顆,高興地在地上打起滾兒來。
這則出自《莊子》的故事,本意是說,盲目的群眾容易被耍花樣的領導人愚弄。由于很多人不清楚它的出處,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而后者指的是,戰國時秦楚兩個大國相互對立,有的小國為了自身的利益與安全,時而倒向秦,時而倒向楚。朝三暮四本來與此無關,但天長日久,大家也就習慣把它理解為反復無常,于是兩個成語成了近義詞。
知識小窗
近義詞:反復無常、朝秦暮楚、三心二意。
反義詞:矢志不移、全心全意、忠貞不渝。
造句:你一會兒想當音樂家,一會兒想當畫家,這樣朝三暮四,很可能兩樣都學不好。
成語接龍
朝三暮四→四海升平→平步青云→云淡風輕→輕而易舉→舉足輕重→重于泰山→山清水秀→秀而不實
上一篇:成語《望梅止渴》釋義|出處|近義詞|反義詞|造句|成語接龍
下一篇:成語《杞人憂天》釋義|出處|近義詞|反義詞|造句|成語接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