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思維也稱“藝術思維”,它是一種依附著客觀具體的形象所進行的思維。也就是說,形象思維是用具體事物的形象來表達抽象的思想感情。
詩詞是形象的藝術。詩人離開了形象的感受,激情便無從產生;離開了形象的捕捉與表達,就難以寫出栩栩如生的感人好詩。形象思維既離不開比興,又需要詩人展開豐富的聯想與想象。形象思維的本質是一種意象性思維,其目的是營造一種情景相融、融情于景的藝術境界。
形象思維是一切藝術思維的基本特征,當然也是詩詞創作的本質特征。離開了形象思維便沒有藝術創作,當然也就沒有詩。因此我們可以說,沒有形象思維的東西,即使它符合詩詞格律要求,也不是詩詞,因為沒有形象思維,作品便不可能有韻味和意境,而沒有韻味和意境的韻文作品就不是詩詞。現在有不少人津津樂道于寫一些抽象的、概念化的、口號式的所謂“詩詞”,充其量只是一些“格律溜”,根本就談不上是真正的傳統詩詞。這與他們不懂得什么是形象思維、不懂得怎樣運用形象思維有很大的關系。毛澤東在給陳毅談詩的信中,曾三次講到形象思維,并明確指出:“詩要用形象思維。”
那么,如何才能表達形象思維呢?形象思維有三種表達方法:
(1)寓情于景。例如李白《清平調三首》之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本詩第一句把楊貴妃的衣裳想象為云彩,把她的容貌想象為花;第二句寫美麗的牡丹花隨春風的恩澤在晶瑩的露水中顯得更加嬌艷。這句中的“春風”,實際上是用以比喻唐玄宗的。第三、四句說,如若不是在西王母所居住的群玉山山頭見過,那么也會在天上的瑤臺于月下相逢,這又把楊貴妃比作素雅的仙女了。李白在這首詩中,沒有用抽象的、概念化的語句,而是通過對具體事物的觀察和體驗,概括和提煉出其中有典型意義的生活現象,運用形象思維進行一番加工、創造,使這生活現象凸顯出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以激發讀者的想象,使讀者如臨其境,如見其人。詩人通過自己在詩中所塑造的藝術形象、所營造的美好意境,表達了他對楊貴妃的贊美之情。又如劉禹錫《石頭城》:“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這首詩是用描繪山、水、月、城的情景,來憑吊古跡,感嘆時代的變遷,寄寓對興亡變化無限沉思。
(2)寓理于景。例如朱熹《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本詩以池塘為喻,說明了為學之道,必須不斷積累,不斷地吸收新的營養。治學之道如此,辦其他事情也是如此。又如杜荀鶴《小松》:“自小刺頭深草里,而今漸覺出蓬篙。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這首小詩作者以松喻人,告誡人們要善于發現和識別人才,對有發展前途的人才要及早給以重視、關心和培養,使之早日成才。
(3)寓志于景。例如白居易《白云泉》:“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無心水自閑。何必奔沖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本詩以云水的逍遙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懷與閑適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會風浪,言淺意深,理趣盎然。同時也表達了詩人“云自無心水自閑”自況,寫白云隨風飄蕩,舒卷自如,無牽無掛,泉水淙淙,自由流淌,從容自得,實際上這正是詩人內心的獨白。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志向。又如黃巢《不第后賦菊》:“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寫的是秋風蕭殺,百花凋零,唯有傲霜挺立的菊花卻精神百倍,方興未艾,長安城里遍地黃金璀璨,清香彌漫;實際上,詩人是以菊花盛開象征起義的最后勝利,表達了推翻唐王朝腐朽統治的決心和信心,顯得含蓄雋永并且意味深長。
詩貴意境,為此,要用形象思維,即賦、比、興方法建立意象。意境是詩詞的靈魂,意象是詩詞的神態。意象不是人、事、物的客觀形象,而是通過詩人的形象思維,即比興手法升華了的意念上的形象。意象越豐滿,意境就越高遠。所以,意境和意象是緊密相連而不可分割的。
上一篇:什么是詩家語
下一篇:什么是詩詞的具象、意象及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