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縝·鳳簫吟》唐宋詞匯評賞析
鎖離愁,連綿無際,來時陌上初熏。繡幃人念遠,暗垂珠淚,泣送征輪。長亭長在眼,更重重、遠水孤云。但望極樓高,盡日目斷王孫。消魂。池塘別后,曾行處、綠妒輕裙。恁時攜素手,亂花飛絮里,緩步香茵。朱顏空自改,向年年、芳意長新。遍綠野,嬉游醉眠,莫負青春。
【本事】
葉夢得《石林詩話》卷上:元豐初,虜人來議地界,韓丞相玉汝自樞密院都承旨出分畫。玉汝有愛妾劉氏,將行,劇飲通夕,且作樂府詞留別。翌日,神宗已密知。忽中批步軍司遣兵為搬家追送之。玉汝初莫測所因,久之,方知其自樂府發也。蓋上以恩禮待下,雖閨門之私,亦恤之如此,故中外士大夫無不樂盡其力。劉貢父,玉汝姻黨,即作小詩寄之以戲云:“票姚不復顧家為。誰謂東山久不歸。卷耳幸容攜婉孌,皇華何啻有光輝。”玉汝是詞,由此亦遂盛傳于天下。
沈雄《古今詞話》卷上引《樂府紀聞》曰:元豐中,韓縝出使契丹,分割地界。韓有姬與別,姬作《蝶戀花》云:“香作風光濃著露。正恁雙棲,又遣分飛去。密訴東君應不許。淚波一灑奴衷素。”神宗知之,遣使送行。劉貢父贈以詩:“卷耳幸容留婉戀,皇華何啻有光輝。”莫測中旨何自而出,后知姬人別曲傳入內庭也。韓作芳草詞別云:“鎖離愁”(略)。此《鳳簫吟》詠芳草以留別,與《蘭陵王》詠柳以敘別同意。后人竟以芳草為調名,則失《鳳簫吟》原唱意矣。
【編年】
據《宋史》卷三一五《韓縝傳》:“熙寧七年,遼使蕭禧來議代北地界。召崐縝館客,遂報聘,令持圖牒致遼主,不克見而還。”《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五一:崐“熙寧七年三月甲子,兵部郎中、天章閣待制韓縝假龍圖閣直學士、給事中,為回謝遼國使”。則奉使不在元豐初,詞應系于熙寧七年(1074)。
【匯評】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詠草,實則借草以抒別情。篇中句句有草,句句有人,寫來自然拍合,情韻悠漾。起首寫陌上一片芳草,已鎖離愁,是來時情景。“陌上初熏”句,即用江文通“陌上草熏”語。“繡緯”三句,寫草之神,垂露如淚,泣送征輪,是去時情景。“長行”兩句,更以云水襯草,寫遠人之所歷之境。“但望極”兩句,又折回閨中人之悵望,用《楚辭》“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語。下片“銷魂”三句,追思昔游,逆人。“池塘”句,用謝靈運“池塘生春草”詩。“恁時”三句,空想將來,蕩開。“朱顏”兩句,縮筆,意從劉希夷詩“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化出。末兩句,又蕩開,與“朱顏”兩句呼應。勸人不必因草而傷感,但以及春嬉游為宜,含意頗厚。
上一篇:《盧氏·鳳棲梧·題泥溪驛》唐宋詞匯評賞析|原文
下一篇:《柳永·鳳銜杯》唐宋詞匯評賞析|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