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刀黃天霸》
【本書體例】
金星、房文著。40回,31萬字。北方文藝出版社1988年3月版。
黃天霸背叛綠林,充當清廷鷹犬,因“剿匪”有功,奉詔進京受封,安享富貴榮華。霎間消息如疾風,傳到九山十八寨七十二海島的綠林道中。綠林總盟主竇龍,副盟主于蛟傳下浸血飛箭,召集各寨英雄會盟白浪島,刺血為盟,截殺黃天霸!
與此同時,燕子雪青也奉師命下山,只身尋機刺殺黃天霸。
進京途中,黃天霸身染急癥,昏迷不醒,一行人行至黃花嶺,被綠林營會集烏衣幫設下伏兵,困于嶺中。雙方混戰之際,雪青突然現身行刺,未遂。為解重圍,黃天霸屬下潛下山搬取救兵,二進鐘鼓寺,請出黃天霸的師叔歐陽德。綠林營為加強力量,激梅花真人出山,沉寂了幾天的黃花嶺再度展開血刃,殺得官軍節節后退。趁雪青再次行刺之機,綠林營捕捉了黃天霸,正欲剖心祭奠英靈,卻被歐陽德飛身救走。官軍暫退陽明鎮,激將請出孟金龍,再次進發黃花嶺。雪青三次飛刀行刺,驚破敵膽,黃花嶺上卻空無一人,官軍方松懈之際,摩天嶺伏兵四起。官軍且戰且走,保護黃天霸脫險。綠林營損失慘重,不易再戰,決定小股偷襲。官軍一路為疑兵計騷擾到了興隆鎮,雪青早候于此,行刺不中受傷,為武梅娘所救。二人一見鐘情,易裝進京,刺殺黃天霸。
安太監義女看上了女扮男裝的梅娘,梅娘將計就計,以安太監女婿的身份拜上黃府,鏢傷黃天霸。竇龍等調虎離山,闖進黃府,砍下仇人的頭顱,出京后才發現中計,頭是木頭所制。雪青、梅娘再刺黃天霸不成,為絕其后援,二人大鬧禁宮。
竇龍、于蛟為引出黃天霸率眾聚義黃花嶺,雪青、梅娘為行刺盜取“雞鳴五鼓返魂香”。黃天霸病愈,奉旨剿匪,義軍寡不敵眾,避入絕谷。雪青、梅娘潛入黃天霸大帳,用迷香迷倒眾人,將黃天霸砍頭剖心,竇龍、于蛟率眾沖出包圍,與雪青、梅娘會合一處,共祭英靈。
一場追殺終于大功告成。
大凡武俠小說,總少了不表現正義與邪惡的斗爭,諸如:俠骨柔腸、英勇果敢、刎頸之交、舔犢之情總是加之于代表正義的一方,代表邪惡的就只能是見利忘義,貪生怕死,陰險狡詐,心毒手狠,但其實,古往今來,人是最復雜的,沒有絕對的好或壞,一個人盡曰可殺的大惡人,同時也可能是個好丈夫、好父親、好朋友,有時也免不了人之常情,身上間或也會閃現出一點人性的光輝。區分俠道與邪道的唯一標準,只是在于看他們是否理解并遵行著“有所必為,有所不為”的道理。
《金刀黃天霸》在這一點上就能不落俗套。書中同樣也表現了正義與邪惡的斗爭,代表正義的一方也同樣表現了諸如雪青、梅娘的俠骨柔腸,竇龍、于蛟的英勇果敢,但它難得的在于并未簡單地將代表邪惡的黃天霸一方意念化、公式化,作者也同樣將他們當作人來寫,而不是當作邪惡的形象化代稱。他們同樣有作為人的感情,作為人的苦惱。
黃天霸固然是為一己之榮華,賣身官府,投靠朝廷,喪盡天良,做盡壞事的江湖敗類,無恥之徒,但作為一個人他卻有盡情的妻子,盡義的朋友,盡孝的兒子。
黃天霸師叔歐陽德,不滿于他為清廷效力,他既為義軍出謀劃策,又勸阻黃天霸進京受職,可以說頗具正義感。但當黃天霸病重被困黃花嶺,有性命之憂時,他出于親情又不能袖手旁觀,親自下山,飛身救下被劫的黃天霸,依計激請孟金龍,全力與義軍對抗,保護黃天霸順利沖出義軍的包圍。歐陽德不贊成黃天霸背叛綠林,助紂為虐的行為,但又不忍置黃天霸生死于不顧,他心中存在著難以調和的理智和感情的矛盾。
朱光祖、計全等都是跟隨黃天霸多年的朋友,為了保護黃天霸的安全,設計請將,拼命廝殺,置自身安危于不顧。黃天霸的妻子張桂蘭、殷麗娘更是為黃天霸憂心如焚,通宵守護,舍身相救,個中深情更不待言。作者不惜筆墨地寫了黃天霸一方的人情之美,只可惜黃天霸在大是大非面前做錯了,空自辜負了親人、朋友待他的深情厚誼。
小說借鑒了傳統小說章回體形式,每回前都有一首通俗易懂的開場詩,將全回內容進行總體概括。結構安排很具特色,采用了雙線并進式,以竇龍、于蛟率義軍截殺黃天霸為一條線索,雪青、梅娘暗中行刺為另一條線索,兩條線索互相穿插,有主有輔、有明有暗、明暗交替,使故事情節一波三折,生動熱鬧。
小說一開始就將竇龍、于蛟傳浸血箭結盟,雪青奉師命下山雙線并出,但將主線(或稱明線)側重于竇龍、于蛟一方,重點講敘他們如何結盟白浪島,聯合烏衣幫,涉伏黃花嶺,截殺黃天霸,智激梅花真人,幾次與官軍大戰為具體過程,既有整體的,波瀾壯闊的大場面,又有個人驚心動魄的單打獨斗小境頭,安排得生動緊湊。而僅將雪青乘人不備的行刺穿插于整個大截殺之中,作為暗線(亦稱輔線)。
義軍截殺黃天霸失敗后,主線、輔線發生了變化,作者開始明寫雪青、梅娘,暗寫竇龍、于蛟。
雪青行刺受傷,為梅娘救下,作者用細膩的文筆描述雪青和梅娘之間的感情發展,寫二人行俠仗義,天橋救藝女;梅娘定計戲耍安太監義女安靜仙,尋機行刺黃天霸;為絕黃天霸的后援,雪青、梅娘大鬧禁宮,恣意羞辱雍正帝和容妃,對封建皇權充滿了極端的蔑視:二人為再次行刺成功,到千佛山寶塔寺智盜出“雞鳴五鼓返魂香”;黃天霸率官兵為剿滅義軍兵圍黃花嶺,雪青、梅娘行刺嚇退黃天霸的援軍,二人藝高膽大,潛入黃天霸的大帳,迷倒眾人,終于用仇人的血染紅了雪刃。
后二十回主線是雪青、梅娘的行刺,竇龍、于蛟作為副線穿插其中,他們夜斬黃天霸,群襲都統府,重返白浪島,聚義黃花嶺,作者用在他們身上的筆墨并不重,但卻清楚地交代了義軍的行蹤,讓他們的行動與雪青、梅娘互相倚重,共同構成對黃天霸的威脅,兩條線索有張有弛,有頭有尾,最后借黃花嶺一筆,讓雪青、梅娘行刺成功后與眾好漢會合一處,共祭英靈,使二條線索合而為一。
作者結構安排得非常巧妙,明暗交替并不使人感到突然,而是借人物的行動自然過渡。并十分注意語言風格與情節、人物的關系,寫到竇龍、于蛟的義軍,大刀闊斧,如大江東下;而寫到雪青、梅娘,則溫柔細膩,若溪成九曲,可見作者對人物的感情、性格把握之準確,決無雷同之感,這也是本書的特色之一。
上一篇:《那一劍的風情》武俠小說鑒賞
下一篇:《金劍門》武俠小說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