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天祿
【出典】 《尚書·虞書·大禹謨》:“帝曰:‘來!禹,……慎乃有位,敬修其可愿,四海困窮,天祿永終。”舊題漢·孔安國傳:“言為天子勤此三者,則天之祿籍長終汝身。”《孟子·萬章下》:“晉平公之于亥唐也……弗與治天職也,弗與食天祿也。”《詩經·大雅·桑柔》:“好是稼穡,力民代食。”東漢·鄭玄箋:“力民代食,代無功者食天祿也。”唐·孔穎達疏:“祿是君之所授,而謂之天者,以上天不自治人,立官以治之,居官乃得食祿,是祿亦天之所與,故謂之天祿矣。”
【釋義】 古人認為帝王治國食祿、官員任職食祿,其祿都是上天所賜,因而稱之為天祿。
【例句】 ①積世主恩,滿家天祿,婚嫁近來將畢。(吳潛《二郎神·己未自壽》2753)這里是說一家人都食官祿。②醉黃花、三日卻稱觴,鐘天祿。(無名氏《滿江紅·壽官員。九月十二》3807)此詞所賀壽主為官員,故而用鐘天祿加以點明。③總向來秋高折桂,麻衣換取藍袍綠。永遇樂,食天祿。(無名氏《賀新郎·慶生日子納婦。九月十六》3807)這里是祝愿壽主中舉得官,故而說食天祿。
上一篇:典故《天相》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天竺》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