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近代散文作品·先秦·唐雎不辱使命》簡析
見《戰國策·魏策(四)》,收于《古文觀止》。戰國末期,秦統一天下之局已定,但對魏的附屬小國安陵,卻想以五百里之地換取。這一詐騙手段,被安陵君識破,婉辭拒絕,秦王不悅。于是安陵君便派唐雎使秦,與秦王交涉。秦王盛氣凌人,責備安陵君,唐雎從容地據理答辯。后秦王以“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恐嚇唐雎;唐雎同他針鋒相對,提出“布衣之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要與秦王同歸于盡;并“挺劍而起”,終使秦王折服謝罪。文章生動地刻畫了唐雎大智大勇,不畏強暴的性格,贊頌了他忠于祖國、士不可辱的可貴品質。
上一篇:《散文·哭聲》簡析
下一篇:《散文·喝茶》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