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小說》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
又名 《喻世明言》,不題撰人。有綠天館主人“評次”及序,序稱茂苑野史氏,據中日學者考證,俱系馮夢龍化名。馮夢龍(1574—1646),字猶龍,又字子猶,別號龍子猶、墨憨齋主人等。崇禎三年貢生,官福建壽寧知縣。杰出通俗文學家,著作甚富,主要有: 話本小說集 《古今小說》、《警世通言》、《醒世恒言》;長篇小說 《新列國志》、《平妖傳》; 民歌集 《掛枝兒》、《山歌》;傳奇十九種; 筆記小品 《古今談概》、《情史》、《智囊》、《笑府》等。詩集 《七樂齋稿》和散曲集《宛轉歌》 已佚。《古今小說》共四十卷,有明昌啟間 (1621左右) 天許齋刊本,精圖四十葉,正文半葉十行,行二十字。另有二十四卷本《喻世明言》,系拚湊本。
《古今小說》與馮夢龍另兩部話本小說集《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稱“三言”,是古代白話短篇小說的代表作。據出版者天許齋識語 “本齋購得古今名人演義一百二十種,先以三分之一為初刻云”,又目錄行首有“古今小說一刻總目”八字,可見 “古今小說”是總名,計劃分集刊行。但以后實際上并未用“二刻”、“三刻”之名,而分別以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名之:“明者,取其可以導愚也;通者,取其可以適俗也;恒則習之而不厭,傳之而可久。三刻殊名,其義一耳。” (馮夢龍《醒世恒言序》) 明葉敬池刊行《醒世恒言》,封面即題 《繪像古今小說醒世恒言》。
凌濛初《拍案驚奇序》指出,“龍子猶所輯《喻世》等諸言”刊行,“宋元舊種,亦被蒐括殆盡”。“三言”中比較而言,《古今小說》是收錄 “宋元舊種”最多的,明人擬話本相對少些。四十篇小說,見于《寶文堂書目》的即有約十六篇,現存早期話本小說集《清平山堂話本》今存二十七篇,有十篇被“三言”改編收入,《古今小說》 中即占八篇。對照 《清平山堂話本》,不僅可以看出優秀作品已被選入,沒有入選的,大多比較平庸,說明馮夢龍進行了認真的遴選,而且,他還對入選的作品經過文字藝術加工,有的甚至是進行了化腐朽為神奇的改造。如《柳耆卿詩酒玩江樓記》一篇,寫妓女周月仙被縣宰柳永陰害蹂躪的故事,本不像同情關心妓女的詞人柳永所為,妓女周月仙的形象也很卑屈。當她被柳永陰害后又當面侮辱時,不僅“羞慚滿面”,而且“向前跪拜”,請求恕罪,并卑屈地表示“愿為侍婢,以奉相公”,最后居然是“遂與柳永歡洽”。馮夢龍以其“鄙俚淺薄”(《古今小說序》)而加以改造,寫成《眾名姬春風吊柳七》,不僅把陰害妓女周月仙的行為,安放在惡棍劉二員外身上,改柳永陰害人為救助人。而且妓女周月仙的形象也得到提高。她因與黃秀才情好,“誓不接客”,在被強迫時“執意不肯”,還吟詩“不學路傍柳,甘同幽谷蘭,游蜂若相逢,莫作野花看”,表現出堅定的感情和獨立的人格。后受害遭辱,雖也被迫屈從,但“心下只想著黃秀才”而“悶悶不樂”,終于被柳永看出,問明緣故,為她贖身除籍,如愿嫁與黃秀才。這個被蹂躪的妓女,雖不敢公開反抗,但人格并不卑下,感情也很執著,形象較原作可愛得多。
《古今小說》中的作品,不管是“宋元舊種”還是明代擬話本,都以反映現實生活,特別是市民生活為特色,表現出市民階層的思想感情。在這些作品中,關于愛情婚姻生活的描寫是引人注目的。《閑云庵阮三償冤債》中的陳太尉,為女擇婿的條件是既要“當朝將相之子”,又要“名登黃甲”。結果,延誤女兒青春,導致其女與阮三私會尼庵而發生悲劇,作者批評這是“只管要揀門擇戶”造成的。《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中,窮秀才莫稽在“衣食不周”時入贅團頭 (乞丐頭)家,而一當考中,便以做團頭女婿為“終身之玷”,狠心把賢慧的妻子金玉奴推墮江心。《陳御史巧勘金釵鈿》 中魯廉憲與顧僉事 “累世通家”,訂下門當戶對的兒女親事。但當魯廉憲病死、家境敗落后,顧僉事就悔婚,以致衍成悲劇。這些就從另一方面寫出了門當戶對的封建婚姻觀念的危害。作者所肯定的是建立在愛情基礎上的自由婚姻。《張舜美燈宵得麗女》中的劉素香,為了愛情,毅然沖出家庭的樊籠,還故意在河邊丟下一雙鞋,“以絕父母之念”。雖因意外與情人沖散,流落分離達三年之久,愛情仍堅定不移。從她身上,可以看到青年女性追求愛情婚姻的勇敢和執著。劉素香說的“我因愛子胸中錦繡,非圖你囊里金珠”,表達的已是與封建包辦婚姻重地位、金錢不同的婚姻觀,而《陳御史巧勘金釵鈿》中“婚姻論財,夷虜之道”的觀念,《單符郎全州佳偶》中“婚姻不論良和賤” 的觀念,更是對封建門第婚姻觀的大膽突破,反映出新興市民階層尊重人情、人格平等的思想意識。
在 《簡貼僧巧騙皇甫妻》、《蔣興哥重會珍珠衫》 中,寫到了普通家庭婚姻的被破壞。簡貼僧的一個并不高明的詭計之所以能害人得逞,本質上是因為夫權制造成的。婦女的低下地位,使楊氏沒有為自己申辯的權利。她的丈夫根本不容辯解,動手就打;衙門公堂上她更不能辯解,官判是“聽從夫便”,即任她丈夫處治。這篇小說對惡勢力的橫行、官吏的昏聵都有深刻揭露,但更主要的是反映了封建社會婦女命運任人擺布的悲劇地位。蔣興哥妻子被誘失節,作者沒有按理學 “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的原則予以譴責,而是寫蔣興哥知道妻子有外遇后既怨怒又痛心自責,既休妻又戀舊情,還送賠嫁的復雜思想行動,表現出傳統倫理道德與新興市民意識的思想矛盾,極力突出人的感情、欲望的作用,突出對人、人格、人情的尊重。作品對蔣興哥矛盾復雜心理的描寫極細膩真切而又富有層次感,達到相當高的藝術水平。兩篇小說最終都以夫妻重圓結束,則充分表現了封建貞節觀念在市民意識中的淡化,反映出愛情與失節并非根本對立的市民思想觀念。至于象 《楊謙之客舫遇俠僧》 中寫借妻助人、事完還妻的事,封建貞節觀念簡直蕩然無存了。不過,從《李秀卿義結黃貞女》中對貞節的宣揚,《任孝子烈性為神》中任珪殺死有外遇的妻子并及岳父全家,他還能因這種“烈性” 為神,金玉奴最終原諒想害死自己的丈夫等看,《古今小說》也表現出作者思想的復雜性,其中雖也有題材承繼的原因,但也反映出馮夢龍的思想局限。
《古今小說》中還有一些作品,或借歷史,或寫當朝,直接反映了重大現實政治生活。《木綿庵鄭虎臣報冤》,通過對權奸賈似道卑鄙兇殘的揭露,反映了南宋朝廷的腐朽,社會的黑暗,表現了對專權誤國的權奸的憎恨。《沈小霞相會出師表》則是反映明代時事,矛頭直指著名權奸嚴嵩,嚴嵩把持朝政,賣官鬻爵,遍布黨羽,殺戮異己,在官場造成“萬般皆下品,只有奉承高”的歪風;他的干兒子楊順則殺良冒功,殘害百姓; 他的爪牙們則到處肆無忌憚地隨意陷人于罪。 作品通過嫉惡如仇的沈鍊與嚴嵩的公開對抗以及廣大民眾對忠良的保護,表現出強烈的義憤和鮮明的愛憎。《鬧陰司司馬貌斷獄》、《游酆都胡母迪吟詩》 則通過幻想的陰間,對害人者處高位肆意作惡,為善者、有才者被欺壓“有冤無訴”的黑暗人間作了全面的揭露和猛烈的抨擊。雖然展現地獄惡人受酷刑得惡報只是一種因果報應思想,但對比塵世的壞人當道、惡人橫行,仍是一種尖銳的揭露。
面對現實社會的黑暗,《古今小說》還表現了人民的反抗。《宋四公大鬧禁魂張》 中描寫了宋四公、趙正等一伙俠盜,他們不僅打抱不平,懲罰了愛財如命、欺凌窮人的財主張富,使他破產自殺,而且偷走了錢王府三萬貫錢和羊脂白玉帶,當面剪走京師府尹的腰帶撻尾和馬觀察的一半袖子,把皇城東京鬧得惶惶不安。作品對宋四公等見義勇為、蔑視戲弄官府的歌頌,表達出人民的反抗情緒。《沈小霞相會出師表》中歌頌了一個敢于反抗的女性形象。面對權奸的迫害,聞淑女巧妙地與如狼似虎的公差斗爭。觀察的敏銳,安排的周密,糾纏的勇敢,語言的鋒利,充分表現出她的智慧和勇氣,表現出她不畏權奸的反抗精神。《汪信之一死救全家》更寫了一個“官逼民反”的故事。汪信之胸懷報國之志,卻被誣受害,昏聵無能的官府偏聽誣言,把他逼上絕路,被迫殺人造反。作品雖然不能讓他反到底,終于妥脅而以 “一死救全家”,但“仗劍報仇因迫吏”的評價,卻充分表現出對汪信之被逼反的同情,反映了在封建黑暗統治下,人民的身家性命全無保障。
《滕大尹鬼斷家私》反映的是家庭爭奪遺產的丑劇,其中對“賢明大尹”形象的刻畫頗有特色。這個“有才有智”的清官既判案精明,做了好事,又略施詭計,從中漁利,作者在寫他表面精明公正中,揭露出其深藏于內心的貪欲。“有揭清官之惡者,自 《老殘游記》始”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 引作者自評),但《滕大尹鬼斷家私》早已作到了“揭清官之惡”,這在明代《包公案》、《海公案》這類歌頌清官之作大盛時,顯得特別難能可貴。滕大尹這種“清官”形象的刻畫在文學史上是一個首創,作品通過巧妙的情節安排、典型的細節描寫、準確的心理刻畫,把這一復雜豐富的“清官”形象塑造得既別具一格,又很鮮明生動。與《滕大尹鬼斷家私》“揭清官之惡”不同,《沈小官一鳥害七命》揭露了酷吏的昏聵。李吉在路上偶爾買到一只畫眉鳥,牽連被捕,雖他 “再三哀告” 并不知殺人情由,但因交不出賣鳥者的姓名、住址,便被嚴刑拷打而屈招了。作為大理寺官員,不聽申辯,不問情由,更不肯動腦筋想問題,花氣力去查訪真兇,只知一味濫施酷刑,真是昏聵至極!
《古今小說》中還有一些作品,通過寫朋友情義、發跡變泰等,反映出市民階層的思想愿望。如 《羊角哀舍命全交》、《吳保安棄家贖友》、《范世卿雞黍死生交》等,借古代忠于友情而不計利害生死的故事,贊揚了 “臨難方知意氣真” 的精神。在爾虞我詐、背信棄義的社會風氣中,作品歌頌這些肝膽照人的古代義士是有現實針對性的。“只恨世人多負約,故將一死見平生”,作者的感慨說明他雖講古事卻注目現實。對重友情義氣的贊揚,實際上反映出市民階層在無權無勢而切身利益得不到保障的情況下,對團結互助、真誠相待的內心渴求。《窮馬周遭際賣鎚媼》、《史弘肇龍虎君臣會》、《臨安里錢婆留發跡》、《趙伯升茶肆遇仁宗》等發跡變泰故事,對主人公由否到泰、由窮愁潦倒的困頓到驟然富貴的奇遇的描寫,既表現出市民階層對于地位、金錢的艷羨,也反映出市民階層不安于現狀,想改變自己的經濟地位和政治地位的要求。作品著力寫主人公們困頓時的窮愁潦倒甚至潑皮無賴,寫他們歷經坎坷折磨,終于由市井之徒而成為帝王將相,這就抹去了帝王將相有種的靈光,“一代名臣屬酒人”,充分表現出日益壯大的新興市民階層想要登上政治舞臺的強烈愿望。一般說來,《古今小說》中這些取材于歷史的作品不及取材于現實生活,特別是明代社會生活的作品寫得深刻生動,較缺乏藝術感人力,但其中所反映出的市民階層的思想意識卻值得我們注意。至于寫宗教迷信的作品,如 《張道陵七試趙升》、《梁武帝累修成佛》,志怪異的作品,如《陳從善梅嶺失渾家》等,則更是《古今小說》 中的末流作品了。
上一篇:《雙鳳奇緣》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
下一篇:《后七國樂田演義》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