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橋雜記《中山公子》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中山公子徐青君,魏國介弟也。[1]家資巨萬,性豪侈。自奉甚豐,廣蓄姬妾。造園大功坊側,樹石亭臺,擬于平泉金谷。[2]每當夏月,置宴河房,選名妓四五人,邀賓侑酒。[3]木瓜佛手,[4]堆積如山;茉莉珠蘭,芳香似雪。夜以繼日,把酒酣歌。綸巾鶴氅,[5]真神仙中人也。福王時,[6]加中府都督。[7]前驅班列,呵導入朝,愈榮顯矣。乙酉鼎革,[8]藉沒田產,遂無立錐。群姬星散,一身孑然,與傭丐為伍,乃至為人代杖。其居第易為兵道衙門。[9]一日與當刑人約定杖數,計償若干。受杖時,其數過倍,青君大呼曰:“我徐青君也。”兵憲林公駭問左右。[10]有哀王孫者跪而對曰:“此魏國公之公子徐青君也,窮苦為人代杖。此堂乃其家廳,不覺傷心呼號耳。”林公憐而釋之,慰藉甚至,且曰:“君尚有非欽產可清還者?本道當為查給,以終余生。”青君跪謝曰:“花園是某自造,非欽產也。”林公唯唯,厚贈遺。查還其園。賣花石、貨柱礎以自活。吾觀《南史》所記,東昏宮妃賣蠟燭為業;[11]杜少陵詩云:[12]“問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為奴。[13]”嗚呼! 豈虛也哉!
【注釋】 [1]魏國介弟:魏國:指徐達,明初名將,元末參加朱元璋軍,與常遇春同稱才勇。入明封魏國公,死后追封中山王。其子嗣襲父爵,也稱魏國公。介弟:介,大,舊稱地位高的弟弟,也用來表示對別人兄弟的敬稱。徐青君不是嫡長子孫,故稱介弟。 [2]平泉金谷:平泉,指平泉莊,唐代宰相李德裕的別墅。金谷:金谷園。晉代豪富石崇所筑。二者均為歷史名園。 [3]侑(you):勸,陪侍。 [4]木瓜佛手:木瓜,水果名,果實經蒸煮或制作蜜餞可食用。佛手,一種水果,可制作蜜餞。或指佛手瓜,嫩瓜可作蔬菜。二者在此均代指珍奇食品。 [5]綸巾鶴氅:綸巾,古代用絲帶做的頭巾。鶴氅,鳥羽所制的裘。《晉書·謝萬傳》:“萬著白綸巾,鶴氅裘,履版而前。” [6]福王:明弘光帝朱由崧。他繼承福王封爵。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后,他被馬士英擁立于南京。 [7]中府都督:中府,即內府,皇室的倉庫。中府都督,總管皇室倉庫的官。 [8]乙酉鼎革:乙酉,清順治二年(1645),清兵南下,南明福王朝滅亡。鼎革:指改朝換代。取義于鼎、革二卦名,鼎,取新;革,去故。 [9]兵道:指兵備道。明清于各省重要地方設整飭兵備之道員。 [10]憲:舊指朝廷委駐各行省的高級官吏。如清代稱撫、藩、臬三司為三大憲。此指兵備道。 [11]東昏:指東昏侯,即南朝齊皇帝蕭寶卷。兇暴嗜殺,科斂無度。鑿金為蓮花布于地上,令所寵潘貴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蓮花也。”后蕭衍起兵襄陽,進圍建康,他被所屬將領殺死。和帝立,追廢為東昏侯。 [12]杜少陵:唐代詩人杜甫。 [13]“問之不肯”二句:出于杜甫《哀王孫》詩。
【譯文】 中山公子徐青君,是魏國公徐達的后代子弟。家有上萬兩銀子的財產,性情豪放侈奢。他收入很多,養了一大幫妻妾。在大功坊旁邊修建庭園,里面奇樹怪石,樓臺亭閣,可與平泉莊、金谷園相媲美。夏天月夜里,經常在河邊擺設宴席,挑選四五個著名的妓女,來為賓客助酒。席上珍奇食品堆積如山,茶香四溢。他們夜以繼日,飲酒高歌。徐青君衣著華麗瀟灑,猶如神仙一般。福王在南京登基時,他被提升為中府都督。上朝前呼后擁,一路吆喝著開道,更加尊榮顯貴了。乙酉南明王朝滅亡,徐青君被沒收了財產,于是沒有了立足之地。妻妾女人都走了,只剩下他一個人,只好與傭工乞丐為伴,以至于去代人受刑以糊口。他原來的府第已改成兵備道衙門。一天,徐青君和應該受刑的人講定了受刑的杖數,報酬多少;但受杖刑時,挨杖的數目超過講定數一倍多,徐青君忍受不住,大聲喊道:“我是徐青君。”兵備道林公吃驚的問左右的人是怎么回事。有哀憐王孫的人跪著對林公說:“這是魏國公的公子徐青君,窮苦潦倒,以替人受刑杖謀生。這間大堂是他家的客廳,不覺觸景生情,傷心地喊叫起來。”林公可憐他,把他放了,對他安慰備至,并且對他說:“你還有不是皇家財產,可以歸還你的嗎?我愿意查還給你,以供你今后的生活。”徐青君跪著感謝道:“花園是我自己造的,不是皇家財產。”林公答應了,又送了他許多東西。后把花園還給了他。徐青君在那里靠賣花草石頭及建筑材料謀生。我看《南史》,東昏侯的宮妃后來靠賣蠟燭度日,杜甫詩中說的:“問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為奴。”唉!并不是虛構的呀!
【總案】 在《板橋雜記》中,作者隨筆記錄了明末清初的金陵(今南京)官場、文壇、煙花風塵中的見聞軼事,零星雜記,多不成章,但其整體卻構成了一幅較完整的歷史圖卷。《中山公子》是這些隨筆中最具故事性的一節。它以簡潔的筆墨,生動地記述了明王朝的公子哥兒在社會大變革中的生活、身世的變遷,以此作為一面鏡子,側面反映了明清兩代更替之際社會的動蕩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影響。同時,也以昔日豪闊公子轉眼而為落魄王孫的事實,流露了富貴不足恃,白云蒼狗、人生無常的思想。小說原無題,現題是筆者加上的。
宮曉衛
上一篇:漢武洞冥記《東方朔》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下一篇:《中山狼傳》原文|注釋|賞析|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