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東記《葉靜能》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唐汝陽王好飲,[1]終日不亂。客有至者,莫不留連旦夕。時術士葉靜能常過焉。王強之酒,不可,曰:“某有一生徒,酒量可為王飲客矣。然雖侏儒,亦有過人者。明日使謁王,王試與之言也。”明旦,有投刺,曰道士常持滿。王引入。長二尺,既坐,談胚渾至道,[2]次三皇五帝,歷代興亡,天時人事,經傳子史,歷歷如指諸掌焉。王呿口不能對。[3]既而以王意未洽,更咨話淺近諧戲之事。王則歡然,謂曰:“觀師風度,亦常飲酒乎?”持滿曰:“唯所命耳。”王即令左右行酒,已數巡,持滿曰:“此不足為飲也,請移大器中,與王自挹而飲之,量止則已,不亦樂乎?”王又如其言,命醇酹數石,置大斛中,以巨觥取而飲之。王飲中醺然,而持滿固不擾,風韻轉高。良久,忽謂王曰:“某止此一杯,醉矣!”王曰:“觀師量非可足,請更進之。”持滿曰:“王不知度量有限乎?何必見僵?”乃復進一杯,忽倒,視之,則一大酒榼,受五斗焉。
【注釋】 [1]汝陽王:唐玄宗之侄李琎,是當時有名的“飲中八仙”之一。 [2]胚渾:指萬物沒有形成之前的渾沌狀態。 [3]呿:口張開的樣子。
【譯文】 唐代汝陽王喜歡飲酒,喝一整天也不醉。有客人來的時候,沒有不挽留到天黑的。當時的術士葉靜能曾經去拜訪他,他強拉著葉靜能喝酒,葉靜能不喝,說:“我有一個徒弟,論酒量可以做您的飲客了。他雖然是侏儒,但也有超過一般人的地方。明天讓他來拜見您,您試著跟他談談吧。”第二天早晨,有人遞上名片,稱說是道士常持滿。汝陽王把他請了進來。此人身高二尺,落座以后,談起開天辟地的大道理,說到三皇五帝,歷代興亡,天時人事,經傳史書、諸子百家等等,滔滔不絕,清清楚楚,一切了如指掌。汝陽王張口結舌,無法應對。后來因為覺得汝陽王意有未順,便隨便找些話題,講些淺近的幽默小品,趣聞軼事。汝陽王就高興起來了,對他說:“看先生的風度,也常飲酒吧?”持滿說:“專聽您的吩咐。”汝陽王立刻命令手下人備酒。已過數巡,持滿說:“這些小杯小碗不足以暢飲,請把酒倒到大的容器里,跟王爺自舀自飲,量足而止,不是很高興的事嗎?”汝陽王又依照他的話,命入端來美酒數石,放到大酒罐中,用大杯隨飲隨舀。汝陽王喝著喝著,就醉醺醺的了。而持滿卻一直清醒如常,神態風韻更顯得端莊高雅。過了好長時間,持滿忽然對汝陽王說:“我只能再喝這一杯,我已經醉了。”汝陽王說:“看先生的酒量,還遠遠沒有喝足,請再干杯!”持滿說:“王爺不知道度量是有限的嗎?何必要勉強我呢?”說著,就又干了一杯,忽然倒在地上。一看,原來是一個大酒桶,足足能裝五斗。
【總案】 道士常持滿與“飲中八仙”之一汝陽王共飲,行酒數巡,持滿提出“此不足為飲也,請移大器中,與王自挹而飲之,量止則已”。當持滿狂飲不亂,“風韻轉高”之時,汝陽王勸持滿更飲一杯,結果持滿倒地,變作一大酒桶了。與其說這是一篇諷刺性故事,倒不如視之為哲理性寓言:量變動一定程度就會發生質變,飲酒要適度,做事要量力而行。這也許就是常持滿留給我們的教訓吧!
印有志
上一篇:蕉軒摭錄《叫三娘子》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下一篇:夢溪筆談《吳中士人》原文|注釋|賞析|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