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宿葛嶺涵青精舍·厲鶚
書燈佛火影清涼,夜半層樓看海光。
蕉飐暗廓蟲吊月,無人知是半閑堂。
厲鶚的七絕雖然不像他的五古那樣注重雕鎪刻鏤,然也意在追求雋妙清瑩的境界,由雲龍的《定廠詩話》中論清人七絕說:“清初則漁洋、樊榭極工此體,自當以綿邈超逸為貴。”可見厲氏的七絕儼然為清初大家,此詩即可見其一斑。
康熙五十三年(1714)的一個秋夜,詩人來到葛嶺上的一座佛堂投宿,“書燈佛火”便是寫其中氣氛的高雅幽僻。燃燈夜讀,伴著佛堂中的縷縷香煙,自有一種超塵脫俗的清幽之趣,那四周的暗影給人以清涼之感。夜色已闌,詩人登上層樓極目遠眺,像是要去看那海上的波光。風中的芭蕉搖曳著幽靈般的輪廓,秋蟲不停地吟唱,仿佛在哀吊月亮的圓缺晦明。這一片寧靜安謐的山中夜色在詩人筆下被十分形象地表現出來,然最后一句陡然折回。詩人說,這清靜荒寂之處,有誰知道原先就是賈似道繁華奢靡、極一時之盛的半閑堂呢?賈似道是宋理宗賈貴妃之弟,度宗時勢炎熏天,封太師、平章軍國重事,他在西湖畔的葛嶺上營建私宅,筑半閑堂,朝廷大事,悉在此中裁決,所以半閑堂曾是個極繁華重要的地方。然而曾幾何時,這一切都變得荒涼冷落,人們似乎已完全忘卻了它輝煌的過去。這里一方面詩人感嘆時間的稍縱即逝,昔日繁華都如黃粱一夢,終歸沉寂;另一方面也暗示出賈似道雖位極人臣,一度炙手可熱,但終因禍國殃民而落得放逐身死、為后人不齒的下場。
詩的前三句力求表現出清靜寂寥、闃無人跡的落寞景象,逗出“無人”句的滄桑之感,所以前三句也就不僅是為寫景而寫景了,可視為最后一結的伏筆,故今昔對照尤為深刻。詩人雖沒有直接寫自己的感嘆和點明諷諭的意圖,然無限深意已在不言之中,故張維屏的《聽松廬詩話》中說:“余愛誦樊榭《葛嶺絕句》云:‘蕉飐暗廓蟲吊月,無人知是半閑堂。’古今來豪華喧熱之場,轉瞬間便是寂寞荒涼之境,半閑堂特千百中之一耳。”至如本詩中“書燈佛火”、“蕉飐暗廓”等語則體現了厲鶚造語新警的特點,也是浙派詩人的本色。
上一篇:秋夜·黃景仁
下一篇:圈虎行·黃景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