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陽湖行書所見·趙執信
屋角參差漏晚暉,黃頭閑緝綠蓑衣。
倦來枕石無人喚,鵝鴨如雲解自歸。
昭陽湖就是天下早已知名的微山湖,它處于江蘇省與山東省的交界處,東面正對微山,是一處風景秀麗、物產豐饒的地區,有人將它與江南作比,稱“分明清景似吳淞”,可見其美。這一組詩是詩人路過昭陽湖時所作,本詩是其中第三首。
這首詩描寫黃昏時昭陽湖畔漁民的日常生活小景。全詩突出了一個“閑”字,著意表現漁民悠然自在的生活。第一句寫晚暉。漁村的房屋參差不齊,夕陽從屋角之間透下來,“漏”字用得很傳神,一幅閑靜的漁村圖畫宛在目前。假使此時村落繁雜,人影晃動,漏下的余輝就不易發現,所以開句就讓人感覺到閑適的氣氛。
第二句寫人。一位老人坐在那里編織蓑衣,顯然是位老漁翁,閑著沒事,所以悠然自在地補蓑衣,與其說是做事,不如說在享受這一番黃昏的寧靜和閑趣,句中的“閑”字更點明了這一點。夕陽之下,一位老人面湖而坐,身披金色落暉,本身就是一幅絕美的圖畫。
第三句進一步描寫漁民的生活細節。繁忙固然令人疲倦,閑暇也會使人感到倦意,這大概因為年齡大了,容易困倦,另一方面也因為環境太安靜,太舒適了,有催眠的作用。老人想睡就睡,隨便找塊石頭就是枕頭,沒人打擾,更無人喚醒他,一切隨意所適。“無人喚”正好與“閑”字相呼應,把老人的生活描寫得極其悠然自得。
末句寫鵝鴨歸還。從直接的意義看這是對第三句的呼應,一切都自成規律,不用操心,你看,湖中的鵝鴨自己結隊成群地歸來了,不用呼也不用趕,所以人們才能放心地枕石而眠呀。從更深的一層意思去看,這是進一步表現閑適的氣氛,詩人暗用了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的句子,“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鵝鴨大概習慣了這種昭陽湖畔的自在的生活,像林中的鳥兒一樣,早出晚歸,沒有人為的約束和勉強,漁村的家禽也像主人,一切都是那么自由,那么富有詩意。
當然,昭陽湖漁民的實際生活很可能并非如描寫的那樣悠閑和舒適,但是詩人卻通過對一個景象的觀照伸發了自己的想像,他美化了漁村生活,表達了自己的理想。應該說理想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即使注重現實的詩人有時也不免會產生美好的遐想的,現實主義詩人趙執信寫下這首詩就說明了這一點。
上一篇:錢謙益《棹歌十首為豫章劉遠公題扁舟江上圖(其六)》鑒賞
下一篇:敦敏《贈曹雪芹》原文翻譯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