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別集·唐五代部分· 韓內翰別集》新詩鑒賞
詩別集,一卷,補遺一卷,唐韓偓撰。偓(842?~914?)字致堯,一作致光或致遠,小字冬郎,自號玉樵山人,京兆(陜西省西安市)人。龍紀元年(889)間進士。最初輔河中節度使幕,繼而召拜左拾遺,遷諫議大夫。天復初隨昭宗奔鳳翔,受到昭宗信任,為翰林承旨、兵部侍郎。因得罪軍閥朱全忠被貶濮州司馬,朱殺唐昭宗,天祐二年(905),韓偓復原官,不赴,依閩中軍閥王知審卒。
韓氏處于易代之際,故集中多感事傷時之作,舉凡昭宗在位數十年間軍國大事,唐覆滅后社會的混亂以及詩人的感慨悲憤、報國之志都在詩中有所反映。《故都》描寫了唐皇帝被朱全忠劫掠到洛陽后,故都長安的殘破和詩人的黍離之悲。《八月六日》四首以極其沉痛的心情哀悼唐朝的滅亡和揭露了朱全忠的殘暴。這些作品都帶有史詩性質。《自沙縣抵龍溪縣,值泉州軍過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絕》寫道:“水自潺湲日自斜,盡無雞犬有鳴鴉。千村萬落如寒食,不見人煙空見花。”可見經過洗劫后,農村人煙絕滅的荒涼蕭條景象。
韓氏長于七律,善于將萬感蒼茫的意境融入清麗芊眠的詞章,悲而能婉,柔中帶剛。如《亂后卻至近甸有感》“狂童容易犯金門,比屋齊人作旅魂。夜戶不扃生茂草,春渠自溢浸花園。關中卻見屯邊卒,塞外翻聞有漢村。堪恨無情清渭水,渺茫依舊繞秦原。”詞藻綺麗而意境浩茫,頗似李商隱一些感慨時事的作品。
韓集唐代編為一卷,入宋后散佚,現所傳為宋人輯本,有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商務印書館民國間影印《四部叢刊》本據舊抄本影印,名《玉樵山人集》,不分卷。另有清吳汝綸評注本,三卷,補遺一卷,有民國間武強賀氏刻本。
上一篇:《歷代詩歌總集·唐雅》簡介介紹
下一篇:《歷代詩歌別集·唐五代部分·唐英歌詩》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