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北邙
【出典】 《后漢書》卷一○下《桓帝鄧皇后紀(jì)》:“詔廢后,送暴室,以憂死。立七年。葬于北邙。”晉·張協(xié)《登北邙賦》:“墳隴㟪疊,棋布星羅。……壯漢氏之所營,望五陵之嵬峨。”(據(jù)《藝文類聚》卷七引)
【釋義】 北邙在今河南洛陽市東北,漢、晉時代王侯貴族多埋葬于此地。后用以泛指墓地。詩詞中常借以詠嘆死亡。
【例句】 ①今來古往,幾見北邙人曉。(吳潛《隔浦蓮·會老香堂,和美成》2752)這里以“北邙人”喻指埋葬在墳地中的死者。②休怨老,更替北邙荒草。(吳潛《謁金門》[休怨老]2770)這里借墳山荒草更替,反襯人生衰老的不可避免。
上一篇:典故《北群空》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北門炬燭》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