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玉籠綃,檀櫻倚扇,繡圈猶帶脂香淺。榴心空疊舞裙紅,艾枝應壓愁鬟亂。
午夢千山,窗陰一箭,香瘢新褪紅絲腕。隔江人在雨聲中,晚風菰葉生秋怨。
【注釋】
籠綃:籠著輕紗。檀櫻:淺紅色的櫻桃小嘴。繡圈:繡花圈飾。艾枝:端午節時以艾為虎形,或剪彩為小虎,粘艾葉以戴。香瘢:指手腕上的印痕。
【鑒賞】
詞人在蘇州時,曾納一小妾,不知何故被遣放而去,傷痛不已。本詞即是詞人懷念蘇州去姬的感夢之作,寫得惝恍迷離,情真意切。
開篇三句詞人用細膩的筆調寫出了所夢之人的容貌、服飾和姿態,勾勒出一個美麗女子的形象,若非下闋點明是“午夢”,讓人覺得真見其人。
下闋以“午夢千山,窗陰一箭”換頭,承起上闋,點明上面所敘的皆夢境,同時引出下文,午夜夢回,驚醒之后跌入現實,倍感悲涼孤寂。“夢”也暗示了事隨人去,猶如一夢。詞人又補充一句“香瘢新褪紅絲腕”,手腕上剛剛褪掉了紅絲絨帶勒出的香瘢,表明詞人又回到了夢中,以夢中人的手腕來說她的憔悴和消瘦。整個詞境顯得空靈奇幻,搖曳多姿。結尾兩句“隔江人在雨聲中,晚風菰葉生秋怨”,再次從夢境跌入現實。隔著江面那人在淅瀝的雨聲中,晚風吹得菰葉簌簌響,仿佛生出了涼秋的悲涼。有雨聲,風聲,菰葉聲,意境空靈,凄迷的景色與悲涼的心境交融在一起,形成凄美的畫面,感人至深。
本詞是詞人眾多感夢詞中的一首,詞人使用了慣用的手法,先展開一幅優美的畫卷,使人置身于其中,然后道破僅是一夢,欲罷不能,又返回到夢境中。反復幾次夢醒夢回,構思巧妙,若即若離,詞境質實而空靈。好夢易醒,詞人回到現實中,孤獨之感愈發沉重,才會寄情于自然景致,使得菰葉仿佛也通曉人之常情,于是生“秋怨”。詞中有風、有雨、有葉、有花、有潤玉、有香瘢,總之,聲、味、色俱全,在詞人筆下都那么有靈氣。詞人筆法富于變化,技巧迭出,實筆與虛筆相襯,整首詞猶如清風拂面。
上一篇:吳文英《霜葉飛·重九》宋詞賞析
下一篇:吳文英《唐多令·惜別》宋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