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竹石圖
清代鄭燮作。立軸,紙本,墨筆。縱217.4厘米,橫120.6厘米。繪四竿修竹,長短有殊,或左傾,或右斜,各自獨立,卻顧盼有情;竹后有巨石居中直聳,氣勢俊邁。竹用濃墨,行筆遒健圓勁,疏爽飛動之致;石用淡墨,以中鋒鉤勒,筆致瘦硬秀拔,皴擦較少,而神韻俱足;竹與石濃淡相映,妙趣橫生而充滿生機。作者繪就竹石后,意猶未盡,題跋于圖左上:“昔東坡居士作枯木竹石,使有枯木而無竹……乾隆甲戌重九日板橋鄭燮畫。”明確而生動地說明了其藝術上追求新的表現手法,師古而不泥古,“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強調畫家創作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以及自身情感抒發和造型藝術形式美的統一,講究有“節”,有“品”。因此他筆下的竹,不論是新竹、老竹、晴竹、雨竹、水鄉之竹、山野之竹,無不賦以性格和生命,達到神情畢肖、栩栩如生,給觀者帶來愉悅和美的享受。此圖是作者六十二歲時所作,現藏上海博物館。
上一篇:建筑技藝·窯洞
下一篇:書法楹聯·筆陣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