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女兒行》簡介|介紹|概況
詩歌篇名。唐王維作。清沈德潛《唐詩別裁集》:“結意況君子不遇也,與《西施詠》同一寄托。”今人張國榮《唐詩三百首譯解》:“表現作者對封建社會賢者不遇,遇者非賢的不合理社會現象的憤慨。”今人陳貽焮說:“寫一個為權貴所寵愛的少婦,過著極其豪華但又很空虛的生活;末后慨嘆貧女雖美,卻無人愛憐。這詩不僅揭露了權貴驕奢淫逸的生活,也借以表達了詩人當時屈居門客、深感有才而不被重用的不平,有一定認識價值和社會意義。”今人黃雨《新評唐詩三百首》:“此詩主旨,實系在慨嘆人生的遭遇:美人也好,志士也好,遇則貴,不遇則賤。因而對不遇者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近人高步瀛《唐宋詩舉要》引吳北江語:“借此以刺譏豪貴,意在言外,故妙。”中國社科院文研所《唐詩選注》:“唐王朝的東都洛陽,十分繁華。這里不僅是許多皇帝的享樂窩,而且也是達官貴人聚居的地方。他們的驕奢淫逸生活與貧寒人家形成鮮明的對照。王維不滿這種現實,寫詩加以嘲弄。”此詩諷刺了當時貴族權豪的驕奢生活;同時也以美色喻賢才,對當時社會中只重出身,不重才德的風氣,發出了強烈的憤慨。描繪生動,形象鮮明,對比強烈;運用寄興手法,寓意深刻,于“洛陽女兒”與“趙女”不同際遇的形象描述中,寄托了“君子不遇”之旨,有含蓄不盡之妙。
上一篇:《泉水》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洞冥記》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