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炎
久客山陰,王菊存問予近作,書以寄之。
山空天入海,倚樓望極,風急暮潮初。一簾鳩外雨,幾處閑田,隔水動春鋤。新煙禁柳,想如今、綠到西湖。猶記得、當年深隱,門掩兩三株。
愁余,荒洲古溆,斷梗疏萍,更漂流何處?空自覺圍羞帶減,影怯燈孤。長疑即見桃花面,甚近來翻致無書。書縱遠,如何夢也都無?
【注釋】山陰:舊郡名,南宋為紹興府,治所在今浙江省紹興市。鳩外雨:斑鳩呼叫聲中的雨。新煙禁柳:寒食節過后的宮柳。禁柳,指南宋都城杭州舊苑中的柳樹。溆(xu):水邊之地。這里指港汊。斷梗疏萍:折斷的樹枝和漂浮的萍草。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圍羞帶減:腰圍漸瘦,衣帶漸寬。形容身體瘦損。桃花面:艷美如桃花的面容,即美人面。此處指意中人。翻致:反而。
【鑒賞】這是一首傷離念遠的懷舊詞,當為南歸二年以后所作。此時國破家亡,一身孤旅,身為故國王孫,作品自多漂泊之感、懷舊之傷。
上闋寫景。先寫遠景,“山空天入海”是“倚樓望極”的所見。青山直插云天,藍天大海,天水相接,起勢十分壯觀。“風急暮潮初”也是承接“倚樓望極”而來。風急潮生,用風、潮狀寫翻騰的思緒,實為生花妙筆。“暮”字的運用,暮色的蒼茫,就使得整個畫面蒙上了一層淡淡的愁緒。接著視線略為下移,寫中近景:“一簾鳩外雨,幾處閑田,隔水動春鋤。”勾勒出一幅江南水鄉圖畫。“幾處閑田,隔水動春鋤。”一靜一動,兩相照應,透露出早春的氣息。“新煙”兩句,念及西湖風光之好;“猶記得”兩句,則念及舊居之適。“想”字是關鍵,觸景生情,想到了“西湖”的“新煙禁柳”,作者對西湖是十分眷念的。由于作者思念之切、眷戀之深,所以,下面承以“猶記得”二句。“記得”由“想”而來,想是如今,記是過去,以昔證今,雖未點明興亡之感,而其意盡在不言中了。思念舊游、故居,即懷念故國。之所以會如此思念,是因為好的時光不再,國破家亡了,過去的美好只能存留在記憶中。
下闋抒情。“愁余”二字,起承上啟下的作用。“荒洲古溆,斷梗疏萍,更漂流何處?”感嘆自己生活的漂泊無定。舒岳祥說他:“不入古杭,扁舟浙水東西,為漫浪游。散囊中千金袋,吳江楚岸,楓丹葦白,一奚童負囊自隨。”這三句詞,正是這種漂流無定生活的寫照。“圍羞帶減”,說明自己消瘦了;“影怯燈孤”,寫自己的孤寂:躲避燈燭,以免照見身影而黯然銷魂。而前加“空自覺”,則更見無人關情,進一步感嘆自己的漂泊之苦。“長疑”以下兩句,嘆久別無書信往來,層層推進,以清空之筆,狀淪落之悲。最后,“書縱遠,如何夢也都無?”就沒有書信往來反諸無夢,層層深婉。
這首詞在寫作上獨具匠心,上闋先寫淡淡的哀愁,而后層層推進,到下闋時把種種愁苦和盤托出,使情感達到高潮,但又不露聲色,只留給讀者自己去體會。全詞沒有艷詞麗句,即使是回憶舊日的奢華,也不過寫自家柳數兩三株,點到為止。這些都充分表現出作者所強調的“清空”意境。
上一篇:劉辰翁《寶鼎現·春月》宋詞賞析
下一篇:周密《繡鸞鳳花犯·賦水仙》宋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