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曲總集·別集·曲· 太霞新奏》新詩鑒賞
散曲總集,十四卷,明馮夢龍編纂。夢龍(1574~1646?)字猶龍,一字耳猶,子猶。別署龍子猶,香月居顧曲散人,姑蘇詞奴,墨憨子,墨憨齋主人等,長洲(今江蘇蘇州)人。五十七歲補歲貢生,曾為壽寧知縣,清兵南下,參與抗清斗爭而死。
馮氏熱衷傳播通俗文學、民間文學,一生著書編書很多,此即其一,署名為“香月居顧曲散人”。
此書前十二卷為套數,共一百六十三套;卷十三為雜宮調曲,十四首;卷十四為小令,一百三十五首。
書中所選多為“吳江派”作品,編選凡例說:“詞學三法曰調、曰韻、曰詞,以調諧韻圓為主,二法皆備,然后責詞之新麗。”這也是吳江派論曲主張。這類通俗散曲的編輯并非為士大夫案頭閱讀所用,而為了樂工歌女演唱有所依據,因此書中所選之曲注意到其音韻的和諧,也是很自然的。
為了便于演唱者應用,其排列按曲牌所屬宮調,凡例言:“歌先審調,不知何調何曲,則板與腔皆亂矣。”對于入選曲詞標明板式,“使歌者可以審腔,作者有所取法”。
書中還有不少批語,這些批語,大多是品藻詞曲優劣,間亦表現出編纂者的論曲主張。如批《情仙曲》時說:“古有三不朽,以今觀之,情又其一矣。”把男女之間的愛情抬到與“立德”“立功”“立言”一樣的位置,這是對傳統觀念的一個沖擊。談到《詠柳》一曲時說:“詠物最忌罵題,妙在不即不離,如燈傳影方妙。”從這些地方亦可以看出馮氏在選錄曲詞時沒有僅僅停留在適于歌者之口上。
此書有明天啟刻本。
福建海峽文藝出版社1986年有影印本。
上一篇:《詩詞曲論·詩論·潛溪詩眼》簡介介紹
下一篇:《歷代詩歌別集·唐五代部分·高適詩集編年箋注》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