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景臣
社長排門告示: 但有的差使無推故,這差使不尋俗。一壁廂納草除根,一邊又要差夫,索應付。又言是車駕,都說是鑾輿,今日還鄉(xiāng)故。王鄉(xiāng)老執(zhí)定瓦臺盤,趙忙郎抱著酒胡蘆。新刷來的頭巾,恰糨來的綢衫,暢好是妝幺大戶。
〔耍孩兒〕 瞎王留引定火喬男女,胡踢蹬吹笛擂鼓。見一彪人馬到莊門,匹頭里幾面旗舒: 一面旗,白胡闌套住個迎霜兔; 一面旗,紅曲連打著個畢月烏; 一面旗,雞學舞; 一面旗,狗生雙翅; 一面旗 蛇纏胡蘆。
〔五煞〕 紅漆了叉,銀錚了斧,甜瓜苦瓜黃金鍍;明晃晃馬槍尖上挑,白雪雪鵝毛扇上鋪。 這幾個喬人物,拿著些不曾見的器仗,穿著些大作怪衣服!
〔四〕 轅條上都是馬,套頂上不見驢。黃羅傘柄天生曲。車前八個天曹判,車后若干遞送夫。更幾個多嬌女,一般穿著,一樣妝梳。
〔三〕 那大漢下的車,眾人施禮數(shù)。那大漢覷得人如無物。眾鄉(xiāng)老展腳舒腰拜,那大漢挪身著手扶。猛可里抬頭覷,覷多時認得,險氣破我胸脯!
〔二〕 你須身姓劉,你妻須姓呂。把你兩家兒根腳從頭數(shù)。你本身做亭長,耽幾盞酒; 你丈人教村學,讀 幾卷書。曾在俺莊東住,也曾與我喂牛切草,拽壩扶鋤。
〔一〕 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麥無重數(shù)。換田契,強秤了麻三秤; 還酒債,偷量了豆幾斛。有甚胡突處? 明標著冊歷,見放著文書!
〔尾〕 少我的錢,差發(fā)內旋撥還,欠我的粟,稅糧中私準除。只道劉三,誰肯把你揪捽住? 白什么改了姓,更了名,喚做漢高祖!
《高祖還鄉(xiāng)》選自隋樹森編的《全元散曲》,為元散曲套數(shù)中之名篇。作者以獨特的藝術構思,辛辣的諷刺手法,對漢高祖劉邦進行了揶揄和嘲諷。全曲筆調詼諧幽默,一反一般文人對天子的歌功頌德,還了封建帝王以本來的面目。
《高祖還鄉(xiāng)》雖然取材于《史記》、《漢書》,主題卻恰恰相反。《史記》、《漢書》突出的是劉邦“大風起兮云飛揚”的氣勢,“威加海內兮歸故鄉(xiāng)” 的榮耀,強調了劉邦以天子之威不忘故土之懷的思想感情,同時顯示了劉邦的所謂恩威以及他與父老兄弟歡聚敘舊的融洽關系。《高祖還鄉(xiāng)》套曲卻是以一個自幼熟悉劉邦發(fā)展史》)。,對劉邦早年在家鄉(xiāng)時的流氓習性和無賴丑相進行了淋漓盡稱的描寫,表現(xiàn)了封建時代普通農民對最高統(tǒng)治者的蔑視和憎惡,揭示出農民階級與封建統(tǒng)治者之間不可調和的實質性矛盾,它的主題完全是批判性的,諷刺、暴露性的。變正史所載的歌頌為文學作品的暴露,變肯定為否定,這不僅是可貴的創(chuàng)造精神,同時也是作者有膽有識、“真正藝術家的勇敢” 的表現(xiàn),是作者敢于向封建正統(tǒng)思想以及皇權思想挑戰(zhàn)的大無畏精神的表現(xiàn)。這種以封建文人罕見的反抗精神,把矛頭指向封建時代最高統(tǒng)治者的作品,在古代文學史上幾乎是絕無僅有的。所以鄭振鐸先生稱它“確是一篇奇作”(《插圖本中國文學史》)。
套曲的第一曲〔哨遍〕,描寫了劉邦家鄉(xiāng)一派繁忙準備迎駕的情況。社長發(fā)布告示,通知說皇帝大駕要到了,要大家出差納草,做好接駕準備。作者用戲謔的筆觸寫了王鄉(xiāng)老、趙忙郎裝起了大戶,穿著打扮,提壺捧盤,忙得不亦樂乎,一副趨炎附勢、奴顏卑骨的嘴臉。且看:
王鄉(xiāng)老執(zhí)定瓦臺盤,趙忙郎抱著酒胡蘆。新刷來的頭巾,恰糨來的綢衫,暢好是妝幺大戶 。
新洗的頭巾,剛糨的綢衫,形象何其可笑。糨,同漿,舊時用米湯或粉漿等浸潤紗、綢、布等物,使其挺刮。洗了的頭巾,糨得直挺挺的衣服,穿扮起來很不自然。作者抓住此類細節(jié),寥寥幾筆就活畫出王鄉(xiāng)老、趙忙郎一類人物的神態(tài)。第一曲也揭露了社長乘機敲榨勒索的鄙劣行徑。
第二曲〔耍孩兒〕,描寫了駕前旗隊以及村民們吹吹打打的熱鬧場面,明顯流露出對皇帝御旗隊的嘲謔和藐視,同時進一步諷刺了趨炎附勢者流,筆調嬉笑怒罵,尖酸辛辣: “瞎王留引定火喬男女,胡踢蹬吹笛擂鼓。”只此二句,便寫盡迎駕鄉(xiāng)民中趕勢頭、善逢迎之輩的可笑而又可憐。王留是戲曲中一般農民的通稱,猶如仆人稱張千,丫頭稱梅香。喬,就是裝模作樣,不消說,是鄙視的口吻。特別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御旗隊的日、月、銀鳳、虎、龍五旗,一向是莊嚴神圣的 象征,曲中卻統(tǒng)統(tǒng)把它們。白雪雪如說鳳旗是雞學舞,虎旗是狗生翅,龍戲珠旗是蛇纏葫蘆等。這是對皇家闊綽排場的蔑視和譏笑。
第三曲〔五煞〕,繼續(xù)嘲笑駕前儀仗隊。第四曲〔四煞〕索性對車駕前后的衛(wèi)隊、侍從以及嬪妃、宮娥一古腦進行了嘲笑和挖苦,所用語言,完全是莊稼人聲吻。從第五曲〔三煞〕至第八曲〔尾〕,集中筆力嘲笑劉邦。〔三煞〕中連用三個“那大漢”,對至尊的天子漢高祖表示了一種極大的不恭。又用 “覷多時認得,險氣破我胸脯”,表示了正直的鄉(xiāng)民們對這個原本是無賴的人竟然做了皇帝的無比氣憤。六、七二曲,即〔二煞〕、〔一煞〕是揭劉邦老底的,說他本是個酒鬼,曾采人桑、借人糧、秤人麻、偷人豆,是個十足的無賴。而且,所有這一切都是有帳目可查、有文書可證的。最后一曲寫鄉(xiāng)民要懲處劉邦,要他還清所賴掉的欠債。作者以鄉(xiāng)民之口,直呼劉邦為劉三,表達了鄉(xiāng)民們對皇權的輕蔑。
從藝術表現(xiàn)方面來看,強烈的諷刺色彩是作品的基調。作者借鄉(xiāng)民之口,極盡揭露和嘲諷之能事,以簡捷而又傳神的筆調,活畫出社長的貪婪,王鄉(xiāng)老等的獻媚,更畫出劉邦從前的丑態(tài)。作者無情地揭掉了所謂漢高祖的畫皮,使其威風掃地。
語言的生動傳神、犀利辛辣,是套曲藝術上的又一重要特色。假以鄉(xiāng)民口吻,吸收口語入曲,又極饒幽默感。如用“胡踢蹬”、“妝幺大戶”來形容無知鄉(xiāng)民的忙亂; 用“天曹判”、“多嬌女” 來描摹侍衛(wèi)和宮女的呆若木雞、妖里妖氣; 用“喬男女”、“喬人物”來刻畫湊熱鬧鄉(xiāng)民和儀仗隊。遣詞用語滑稽詼諧,形象生動,且有很強的造型力。此外,大量運用夸張和排比等多種修辭格,使全曲活潑跳脫,讀來令人為之絕倒,忍俊不禁。
套曲很講究尾曲收束得精妙,耐人尋味而又有力度。《高祖還鄉(xiāng)》之尾曲稱得上是精采絕倫的: “只道劉三,誰肯把你揪捽住? 白什么改了姓,更了名,喚作漢高祖! ” 劉三就是劉三,平白無故為什么改叫漢高祖呢?似問非問,余味無窮。劉大杰先生說它是 “一幅有深刻意義的漫畫”,“實際是一幕諷世的喜劇”。它在藝術上所達到的境界,“是過去詩詞中所難達到的”(《中國文學發(fā)展史》)。事實上,不僅在詩詞,就是在散曲作品中,《高祖還鄉(xiāng)》也堪稱不可多得的 “滑稽之雄”!
上一篇:文天祥《指南錄·后序》原文及講解
下一篇:王磐《朝天子·詠喇叭》原文及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