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學·國家·宋朝
北宋和南宋的合稱。宋原為古國名,是商紂王庶兄微子啟的封國,有今河南東部和山東、江蘇、安徽間地。趙匡胤登基后,因其原為后周歸德軍節度使,而歸德春秋時為宋國故地,隋唐為宋州,遂國號為宋,定都汴京 (今河南開封),史稱 “北宋”。宋欽宗靖康元年 (1126),金兵攻破汴京,北宋遂亡。次年五月,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在南京 (今河南商丘)宣布即皇帝位,后遷都臨安 (今杭州市),史稱 “南宋”。北宋雖然結束了五代十國以來南北分裂的局面,但卻未能恢復漢唐舊疆,而且北方的遼、金、西夏始終對宋朝構成嚴重威脅。北宋經濟繁榮,文化發達,宋徽宗時全國人口達四千六百七十多萬,但卻不是軍事強國。南宋失去中國大半壁河山,與金兵相戰,敗多勝少,最后雖與蒙古軍南北夾擊,滅金雪恥,但很快就亡在蒙古人手里。宋朝是中國文化的轉型期,漢唐儒學及其傳統的價值觀念受到全面挑戰,文學、史學、哲學、藝術、教育等在中國文化史上,都有劃時代的意義。值得一提的是,兩宋的皇帝雖有徽宗、欽宗、高宗那樣的庸君或昏君,卻沒有暴君。據 《宋史紀事本末》,宋徽宗當了俘虜后,曾從金營中托南歸的大臣給宋高宗帶信: “藝祖有誓約,藏之太廟,不殺大臣及言事官。違者不祥?!?兩宋科舉取人之多,超過前代,但這也造成了官僚機構臃腫,最后竟積重難返,成為其由盛而衰的主要原因之一。
上一篇:宗教學·儒教·附:經學·宋學
下一篇:文學·文集·宋詞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