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江西詩詞·南宋江西詞作·南宋前期的愛國詞人
南宋前期的詞史上,被認為開拓南渡愛國詞先河的代表人物是向子諲。
向子諲(1085~1152),字伯恭,自號薌林居士,向敏中之玄孫。臨江(今江西清江)人。出身貴族家庭,是神宗向皇后的再從侄,元符三年(1100),以恩蔭入仕,宣和七年(1125),以直秘閣為京畿路轉(zhuǎn)運副使,不久兼發(fā)運副使。建炎元年(1127),統(tǒng)兵勤王,又拘張邦昌所遣使者,遷直龍圖閣訃艾、江淮發(fā)運副使。以素與李綱善,被黃潛善罷官。建炎三年,復(fù)職任潭州(今湖南長沙)知府。紹興年間,歷知廣州、江州,改江東轉(zhuǎn)運使,進秘閣修撰。紹興八年(1138)除戶部侍郎。不久金使議和將入境,以不肯拜金詔而忤逆秦檜,遂辭官還鄉(xiāng),歸隱十余年,紹興二十二年卒,年六十八。有詞集《酒邊集》2卷。
向子諲是著名的主戰(zhàn)派大臣。靖康之難時,他曾請康王率諸將渡河,出敵不意以救徽、欽二帝。建炎三年,金人舉師南下,烽火遍地,宋高宗倉皇從海上逃跑,金兵破江西,進逼湖南。此時向子諲任知潭州,他親率軍民死守拒敵,血戰(zhàn)八晝夜,終因?qū)嵙Σ粷瞧啤.敃r陳與義有詩稱贊說:“稍喜長沙向延閣,疲兵敢犯犬羊鋒。”(《傷春》)紹興初年,向子諲知平江府,金人和議使將入境,子諲不肯屈節(jié)拜金詔,并上章言拒受和戎,觸忤秦檜,結(jié)果被迫退居清江五柳坊。時勢造英雄,時代的變遷將向子諲這樣的一般官吏鍛造成了民族志士、抗金英杰,他的詞作也因此由淺薄平庸一躍而“登高望遠,舉首高歌”,成為呼喚詞壇新風的首倡。
向子諲自編的《酒邊詞》共存詞170首,上卷為《江南新詞》,作于南渡后,下卷為《江北舊詞》,作于北宋間。他作這樣的編排,用意是很深的。胡寅認為他“退江北所作于后,而進江南所作于前,以枯木之心,幻出葩華;酌元酒之尊,棄置醇味”(《題酒邊詞》),這種說法大致正確。當然,向子諲前后期詞作的差異并非僅僅“元酒”與“醇味”的區(qū)別,他的北宋詞作大抵抒寫綺懷戀情,屬婉約風格,但情感較為浮泛,缺乏新意。而經(jīng)歷國難的風雨洗禮的《江南新詞》,卻脫胎換骨,呈現(xiàn)出嶄新的面貌。
其中,最為突出的是一些傷時憤世之作,如《秦樓月》:
芳菲歇,故園目斷傷心切。傷心切,無邊煙水,無窮山色??煽案埞?jié),眼中淚盡空啼血??仗溲右?guī)聲外,曉風殘月。
詞人當家亡國破、君辱臣恥時,卻又回天無力,胸中不禁充塞著極度的憤恨和悲哀。尤其是“杜鵑啼血”之典的運用,詞人將其內(nèi)涵進行改造,將離別的愁苦轉(zhuǎn)換為因國破家亡而生的故國之思,它傳達出詞人心中的無限哀怨,撞擊著讀者的心扉。
再如他在鄱陽道中寫下的《阮郎歸》:
江南江北雪漫漫,遙知易水寒。彤云深處望三關(guān),斷腸山又山。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難。頻聞遣使問平安,幾時鑾輅還?
上片由江南江北之雪聯(lián)想到易水之寒,又由此一聯(lián)想而遙望三關(guān),已是層層翻進。下片則凌空設(shè)喻,以天可老、海能翻反襯詞人的此恨難消,情至絕望之境,使之無以復(fù)加。轉(zhuǎn)而詞人又翻出絕望中的一片癡望,抒發(fā)故國故君之思,至此終至其極。全詞雖極寫二帝被擄不還之悲懷,但終篇亦并無一語道破,語言委婉工致,不失詞體本色。
《江南新詞》中也有相當數(shù)量的“隱逸”作品。在被迫辭官后,向子諲只好隱居薌林,其詞風亦由悲壯轉(zhuǎn)向清曠,多寫煙波垂釣、山林徜徉的景致。但在這些“清曠”的詞作里,仍然隱藏著時代與個人悲哀。如《西江月》:
政和間,余卜筑宛丘,手植眾薌,自號薌林居士。建炎初,解六路漕事,中原俶擾,故廬不得返,卜居清江之五柳坊。紹興癸丑,罷帥南海,即棄官不仕。乙卯起,以九江郡復(fù)轉(zhuǎn)漕江東,入為戶部侍郎。辭榮避謗,出守姑蘇。到郡少日,請又力焉,詔可,且賜舟曰泛宅,送之以歸。己未暮春,復(fù)還舊隱。時仲舅李公休亦辭舂陵郡守致仕,喜賦是詞。
五柳坊中煙綠,百花洲上云紅。蕭蕭白發(fā)兩衰翁,不與時人同夢。
拋擲麟符虎節(jié),徜徉江月林風。世間萬事轉(zhuǎn)頭空,個里如如不動。
從詞序可知,這首詞是詞人第二次辭官重歸清江五柳坊之后創(chuàng)作的。全詞似隱逸閑適之作,實為明志抒憤之詞。全詞反映了子諲居污濁而守高潔、遠奸佞而守忠愛的美德。就其藝術(shù)性而言,寫景則筆染春色,柳綠花紅,月朗風清;敘事又筆挾風雷,激情慷慨。這種晴空布雷的手法,自出機杼,獨標高格。另外,本詞明開暗合,照應(yīng)縝密,亦體現(xiàn)詞人匠心。
同時期著名的江西愛國詞人還有洪皓、胡銓、袁去華等人。
洪皓(1088~1155),字光弼,饒州鄱陽(今江西鄱陽縣)人?;兆谡臀迥?1115)進士。宣和中,為秀州司錄,竭力賑救災(zāi)民,百姓譽稱他“洪佛子”。建炎三年(1129)以徽猷閣待制假禮部尚書,充任大金通問使。金人將其拘留,百般利誘威逼,始終不屈,竟留金十五年,受盡艱辛與折磨。紹興十三年(1143)始歸,遷徽猷閣直學士,提舉萬壽觀,兼權(quán)直學士院。后因當面揭露秦檜叛國的隱情,被讒劾陷害,出知饒州。十七年(1147),責授濠州團練副使,英州安置。二十五年(1155),主管臺州崇道觀,卒,謚忠宣。有文集50卷等,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鄱陽集》4卷,另有《松漠紀聞》2卷行世。
洪皓《鄱陽詞》21首,大部分作于留金時期,多表達詞人對南方及愛國人士的深切懷念與關(guān)注。如《木蘭花慢·重陽》:
對金商暮節(jié),此時客、意難忘。正卉木彫零,蛩螀韻切,賓雁南翔。東籬有黃蕊綻,是幽人、最愛折浮觴。須信凌霜可賞,任他落帽清狂。
茫茫。去國三年,行萬里、過重陽。奈眷戀庭闈,矜憐幼稚,墮淚回腸。憑欄處空引領(lǐng),望江南、不見轉(zhuǎn)凄涼。羈旅登高易感,況于留滯殊方。
洪皓詞最著名的是一組四章的詠梅詞。1142年,宋金“和議”告成,宋高宗對金稱臣,歲貢銀絹,明確表示放棄淮水以北地區(qū),金朝同意送回宋徽宗棺木和高宗母韋后。該年夏至,南宋迎護韋后的使者將至,洪皓聞知此消息,又聽到歌者唱《江梅引》,中有“念此情,家萬里”之句,不禁百感交集,連夜和了四首《江梅引》,分別以首句末三字為題,即《憶江梅》《訪寒梅》《憐落梅》,第四首缺題名,依例當作《雪欺梅》。我們錄其一《憶江梅》:
天涯除館憶江梅。幾枝開?使南來,還帶余杭春信到燕臺?準擬寒英聊慰遠,隔山水,應(yīng)銷落,赴訴誰!空恁遐想笑摘蕊,斷回腸,思故里。漫彈綠綺,引《三弄》,不覺魂飛。更聽胡笳,哀怨淚沾衣。亂插繁花須異日,待孤諷,怕東風,一夜吹。
詞中通過對江南梅花的深切追憶與想往,寄托了對祖國的熱愛和渴望南歸的心情。該詞巧妙地運用大量有關(guān)梅花的成語和典故,既有豐富的歷史內(nèi)容又富有時代新意,意境綿邈而形象優(yōu)美,跌宕多姿。
胡銓詞作,前文已述,此處不贅。
袁去華的年輩比上述諸人稍晚些,生卒年不詳,字宣卿,奉新(今屬江西)人。紹興十五年(1145)進士。曾任善化(今屬湖南)、石首(今屬湖北)知縣。有《宣卿詞》1卷,共98首。
袁去華詞風承蘇軾余緒,在情韻上略有遜色。其中,愛情詞能洗卻脂香粉氣,清深雅麗,藝術(shù)成就較高;愛國詞多抒寫故國之思及對時事的感慨,如《水調(diào)歌頭》數(shù)闕,我們錄其《定王臺》:
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何王臺殿,?;俪咦晕鲃?。尚想霓旌千騎,依約入云歌吹,屈指幾經(jīng)秋。嘆息繁華地,興廢兩悠悠。登臨處,喬木老,大江流。書生報國無地,空白九分頭。一夜寒生關(guān)塞,萬里云埋陵闕,耿耿恨難休。徙倚霜風里,落日伴人愁。
定王臺,在今湖南省長沙市東,相傳為漢景帝之子定王劉發(fā)為望其母唐姬墓而建,故名。袁去華這首懷古詞大約作于他任善化(縣治在今長沙市內(nèi))縣令期間。深秋時節(jié),他登臺覽勝,憮然生感,作出了這首雄鑠古今的愛國主義詞章。詞作上片懷古,下片傷今,定王臺的殘破衰敗,暗指南宋王朝滿目瘡痍、國勢日頹。其間年華水逝的詠嘆,自然引出對自身遭際及請纓無路的悲哀。詞作畫面壯闊雄渾,音調(diào)蒼涼激楚,充溢著強烈的愛國情感,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
上一篇:宋元江西詩詞·宋元江西詩社·北宋江西詩社
下一篇:清代近代江西詩詞·近代江西詩詞·夏敬觀詩詞及《忍古樓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