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治章
【題解】
本章闡述了“圣人之德即是孝”的道理。文中先用周公配祭的例子,說明了孝道是圣人的重要品德。接著講述了孝是圣人治國的最高準則,只有推行孝道,使君臣有禮,萬民和睦,才能使國家安寧。
【原文】
曾子曰:“敢問圣人之德無以加于孝乎?”子曰:“天地之性[1],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嚴父,嚴父莫大于配[2]天,則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內,各以其職來祭。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故親生之膝下,以養父母日嚴。圣人因嚴以教敬,因親以教愛。圣人之教,不肅而成[3],其政不嚴而治。其所因者,本也。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義也。父母生之,續莫大焉;君親臨之,厚莫重焉。故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4]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以順則逆,民無則焉。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兇德,雖得之,君子不貴也。君子則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樂,德義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觀,進退可度,以臨其民。是以其民畏而愛之,則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詩》云:‘淑人君子,其儀[5]不忒[6]。’”
【注釋】
[1]天地之性:天地萬物中。
[2]配:配祭。古代帝王祭天,以先祖配祭。
[3]不肅而成:不必嚴厲就可推行。肅:嚴正,認真。
[4]悖:違背。
[5]儀:儀表。
[6]忒:差錯。
上一篇:《四語訓子》古代勵志家訓
下一篇:《埋兒奉母》古代勵志家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