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實篇
【題解】
本篇主要探討名與實的關系,作者通過列舉自己親歷或親聞的事例,告誡后人務必誠實篤信,不圖虛名。
【原文】
名之與實[1],猶形之與影也。德藝周厚,則名必善焉;容色姝麗,則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猶貌甚惡而責妍影子鏡也。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竊名。忘名者,體道[2]合德,享鬼神之福佑,非所以求名也;立名者,修身慎行,懼榮觀之不顯,非所以讓名也;竊名者,厚貌深奸,干浮華之虛稱,非所以得名也。
【注釋】
[1]名:名聲。實:實質。
[2]道:事理,規律。
【原文】
人足所履,不過數寸,然而咫尺之途,必顛蹶[1]于崖岸,拱把之梁[2],每沉溺于川谷者,何哉?為其旁無馀地故也。君子之立己,抑亦如之。至誠之言,人未能信,至潔之行,物[3]或致瑟,皆由言行聲名,無馀地也。吾每為人所毀,常以此自責。若能開方軌[4]之路,廣造舟[5]之航,則仲由之言信,重于登壇之盟,趙熹之降城,賢于折沖之將矣。
【注釋】
[1]顛蹶:顛仆、跌倒。
[2]拱把之梁:兩手合圍為拱,一手兩握為把。拱把之梁,指小獨木橋。
[3]物:即人。
[4]方軌:此處指平坦的大道。
[5]造舟:連船為橋,如現代的浮橋。
【原文】
吾見世人,清名登而金貝[1]入,信譽顯而然諾虧,不知后之矛戟,毀前之干櫓[2]也。宓子賤[3]云:“誠于此者形于彼[4]?!比酥搶嵳鎮卧诤跣?,無不見乎跡,但察之未熟耳。一為察之所鑒,巧偽不如拙誠,承之以羞大矣。伯石讓卿[5],王莽辭政[6],當于爾時,自以巧密;后人書之,留傳萬代,可為骨寒毛豎也。近有大貴,以孝著聲,前后居喪,哀毀[7]逾制,亦足以高于人矣。而嘗于苫塊[8]之中,以巴豆[9]涂臉,遂使成瘡,表哭泣之過。左右童豎,不能掩之,益使外人謂其居處飲食,皆為不信。以一偽喪百誠者,乃貪名不已故也。
【注釋】
[1]金貝:指貨幣。
[2]干櫓:指盾牌。
[3]宓子賤:春秋末期魯國人,名不齊,孔子學生。
[4]誠于此者形于彼:在一件事上態度誠實,是另一件事的榜樣。
[5]伯石讓卿:指春秋時鄭國的伯石假意推辭對自己的任命一事。
[6]王莽辭政:指東漢末王莽假意推辭不當大司馬事。
[7]哀毀:居喪時過度悲傷而傷害身體。后指居喪盡禮之辭。
[8]苫塊:即“寢苫枕塊”。古人為父母守喪時,以草墊為席,土塊為枕。
[9]巴豆:植物名。果實陰干后,可供藥用。
【原文】
有一士族,讀書不過二三百卷,天才鈍拙,而家世殷厚,雅自矜持,多以酒犢珍玩,交諸名士,甘其餌[1]者,遞共吹噓。朝廷以為文華,亦嘗出境聘[2]。東萊王韓晉明篤好文學,疑彼制作,多非機杼[3],遂設宴言[4],面相討試。竟日歡諧,辭人滿席,屬音賦韻,命筆為詩,彼造次[5]即成,了非向韻[6]。眾客各自沉吟,遂無覺者。韓退嘆曰:“果如所量!”韓又嘗問曰:“玉珽杼上終葵首[7],當作何形?”乃答云:“珽頭曲圜,勢如葵葉[8]耳?!表n既有學,忍笑為吾說之。
【注釋】
[1]餌:利誘。
[2]聘:古時國與國之間通問修好。
[3]機杼:織布機,比喻詩文創作中構思新穎巧妙。
[4]宴言:指宴飲時的言談。
[5]造次:倉促。
[6]韻:此處指作品風格。
[7]玉珽:即玉笏,古時天子所持的玉制手板。杼:削薄。
[8]葵葉:指終葵的葉子,此處為草名。
【原文】
治點子弟文章,以為聲價,大弊事也。一則不可常繼,終露其情;二則學者有憑,益不精勵。
【原文】
鄴下有一少年,出為襄國令,頗為勉篤。公事經懷[1],每加撫恤,以求聲譽。凡遣兵役,握手送離,或赍[2]梨棗餅餌,人人贈別,云:“上命相煩,情所不忍;道路饑渴,以此見思。”民庶稱之,不容于口。及遷為泗州別駕[3],此費日廣,不可常周,一有偽情,觸涂難繼,功績遂損敗矣。
【注釋】
[1]經懷:經心。
[2]赍:送東西給人。
[3]泗州:《隋書·地理志》:“下盈郡,后魏置南徐州,后周改為泗州。”別駕:官名。
【原文】
或問曰:“夫神滅形消,遺聲馀價,亦猶蟬殼蛇皮,獸迒[1]鳥跡耳,何預于死者,而圣人以為名教[2]乎?”對曰:“勸也,勸其立名,則獲其實。且勸一伯夷[3],而千萬人立清風矣;勸一季札[4],而千萬人立仁風矣;勸一柳下惠[5],而千萬人立貞風矣;勸一史魚[6],而千萬人立直風矣。故圣人欲其魚鱗鳳翼,雜沓參差[7],不絕于世,豈不弘哉?四海悠悠,皆慕名者,蓋因其情而致其善耳。抑又論之,祖考[8]之嘉名美譽,亦子孫之冕服[9]墻宇也,自古及今,獲其庇蔭者亦眾矣。夫修善立名者,亦猶筑室樹果,生則獲其利,死則遺其澤。世之汲汲[10]者,不達此意,若其與魂爽[11]俱升,松柏偕茂者,惑矣哉!”
【注釋】
[1]迒:野獸的腳印。
[2]名教:指以正定名分為主的封建禮教。
[3]伯夷:商末孤竹君長子。曾與其弟叔齊互讓王位。后與叔齊投奔周,又反對武王伐商,逃往首陽山,不食周粟而死。
[4]季札:春秋時吳國貴族,又稱公子札。曾多次辭讓君位。
[5]柳下惠:春秋時魯國大夫。以善講禮節著稱。
[6]史魚:春秋時衛國大夫,以正直敢諫著稱。
[7]魚鱗:魚的鱗片。形容很密集。雜沓:眾多雜亂的景象。參差:不齊貌。
[8]祖考:祖先。
[9]冕服:舊時統治者舉行吉禮時所用的禮服。冕指冕冠,服指服飾。
[10]汲汲:形容心情急切。
[11]魂爽:即魂魄。
上一篇:《史書之意》古代勵志家訓
下一篇:《和睦之道》古代勵志家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