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難》什么意思|注釋|譯文|翻譯
子夏問孝。①
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②(《論語》)
【注釋】①子夏:孔子的學生。②色難(nán):色,和顏悅色;難,困難,難以做到。先生:年長的男人,這里指父母。饌(zhuàn):飯食。
【譯文】學生子夏問,怎樣做才算孝?孔子答道:“對父母做到始終和顏悅色,比較難。如果僅僅有事情的時候,去幫父母做;有酒肉飯食了,給父母吃,你認為那就是孝了嗎?”
【評說】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面對苦難,誰都難以做到天天笑臉相迎。人是一種表情豐富的情緒化的動物,面對生活中的諸多無常,難免喜、怒、哀、樂形于色;但是多給家人一些笑臉,尤其是對年邁又體弱多病的父母,多多“喜形于色”,這將是我們做兒女的最寶貴的孝行。
行孝積福,行孝得樂啊!
上一篇:《開宗明義》什么意思|注釋|譯文|翻譯
下一篇:《孝經》什么意思|注釋|譯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