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
【注釋】
選自《左傳·襄公二十四年》。
大上:最高,最上。
立德:樹立德行。
立功:建立功業。
立言:著書立說。
【賞析】
魯襄公二十四年春,魯國的穆叔(叔孫豹)到晉國訪問,晉國大臣范宣子到郊外迎接他,問他說,古人說“死而不朽”,是什么意思?穆叔沒有回答。范宣子說:“往昔匄的祖先,從虞舜以上,為陶唐氏,在夏朝是御龍氏,在商朝是豕韋氏,在周朝是唐杜氏,晉國主持中原諸侯盟會是我范氏,恐怕這就是‘死而不朽’吧?”穆叔說:“據我所知的,你說的情況稱為世祿,并非不朽。魯國有先大夫臧文仲,死了后,他的言論世代流傳,這種情況大概才能稱為不朽吧?”接下來他列舉了“不朽”的三個等次:
“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
意思是:最上等的是樹立德行,次一等的是建立功業,再次一等的是樹立言論,雖然死去很久但業績長存,這就叫做不朽。
穆叔認為,保存姓,接受氏,用來守護宗廟,世代保持祭祀,沒有一國不是這樣做的。但這只是祿位中最榮耀的一種,不能夠稱為不朽。
人的個體生命的存在是有限的,只有精神層面的東西,如德行、功業、著書立說三項,才是無限的,具有恒久的生命力。德行體現一個人道德精神美的無窮魅力,功業體現一個人為國家社會作出的巨大貢獻,著書立說體現一個人對自然、社會、宇宙、人生真理的探索和把握。這三項是個體生命的延續,并遠遠超越了個體生命的存在而不朽。
可以說,中國歷代有志向的知識分子,都將“立德、立功、立言”作為自己終身奮斗的目標,孜孜以求,無怨無悔。因為賦予了人生新的意義和追求,這也成為知識分子實現人生價值理想的最高境界。
上一篇: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譬之如張羅者,張于無鳥之所,則終日無所得矣;張于多鳥處,則又駭鳥矣;必張于有鳥無鳥之際,然后能多得鳥矣。|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