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所貴于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賈之人也。
【注釋】
選自《戰(zhàn)國策·趙策三》。
患:憂患。
釋:消除。
紛亂:糾紛雜亂的事情。
取:取得報酬。
商賈(gǔ):做生意的人。
【賞析】
公元前258年,秦軍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意在消滅趙國,實現(xiàn)其稱霸天下的目的。趙國求救于魏。魏王為了自保,一面派大將晉鄙領(lǐng)兵救趙,一面派大夫辛垣衍勸趙國投降,尊秦為帝。
這個時候,義士魯仲連(齊人)正好來到邯鄲。聽說魏使辛垣衍正在勸說趙國尊秦為帝,以解趙國之圍,便主動去見辛垣衍,力陳“帝秦”的嚴重后果。他列舉齊威王不忍周顯王的苛求,殷紂王虐待鬼侯、鄂侯、文王三公,以及鄒魯小國拒絕齊閔王入境等事例,說明秦王一旦為帝,不光趙國受辱,魏國同樣受辱。
魯仲連說:“從前,齊威王率領(lǐng)天下諸侯去朝拜周天子,當時周天子既貧且弱,只有齊國去朝拜。一年以后,周烈王死了,諸侯都去吊喪,齊國最后才到。周王生氣,宣稱要將齊威王斬首。齊威王知道后大發(fā)雷霆,罵周王是個賤婢!之所以生前去朝拜周天子,死了去罵他,就是因為威王受不了周王對他的苛求。
又如:“從前鬼侯、鄂侯和文王都是紂王的諸侯。鬼侯有個女兒很美麗,獻給了紂王,紂王以為她難看,就把鬼侯處以剁成肉醬的酷刑。鄂侯為鬼侯辯護,紂王又把鄂侯殺死,做成了肉干。文王聽說后,悲痛地長嘆一聲,紂王又把文王囚禁了一百天。”
魯仲連認為,秦國一旦稱帝,掌握了生殺予奪的絕對大權(quán),各諸侯國降為被剁成肉醬,做成肉干的地位了。
魯仲連又舉出鄒、魯兩個小國拒絕齊王入境的事,說:“齊閔王要去魯國,要求魯人以天子之禮相待。魯國人便鎖上城門,拒絕齊閔王入境。齊閔王又準備借道鄒國去薛國。當時,鄒國國君剛死,齊閔王派夷維子對鄒君的兒子說:‘天子來吊唁諸侯,主人一定要把靈柩移到坐南朝北的地方,以便讓天子面向南方吊喪。’鄒國的群臣說,‘如果一定要這么做,我們就都伏劍自殺了。’”因此,齊閔王不敢去鄒國。
魯仲連最后勸告辛垣衍說,連鄒、魯兩個小國尚且不愿意對齊王行天子之禮,何況魏國和秦國一樣,都是萬乘之國,彼此都有稱王的名分呢!
辛垣衍被說服了,離開魏國,不再提尊秦為帝的事。這時,魏國公子信陵君竊得兵符,奪得晉鄙軍,攻打秦軍,秦軍被迫撤退。趙國解圍后,趙相平原君要賜給魯仲連爵位和黃金。魯仲連再三謝絕道;
“所貴于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賈之人也。”
意思是:對于天下的義士來說,最寶貴的,在于為人排除苦難,消除紛亂,而不取分毫報酬。如果要什么酬勞,那就是做買賣的商人了。
于是,魯仲連辭別平原君而去,終生沒有再和他相見,表現(xiàn)了義士不愛名,不愛利,不依附權(quán)貴的品格。
上一篇:懷重寶者,不以夜行;任大功者,不以輕敵。|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若金,用汝作礪;若濟巨川,用汝作舟楫;若歲大旱,用汝作霖雨。|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